人工繁殖熊猫:基因过硬 有望重回野外
2014年7月27日广告
(德国之声中文网)由于生活空间受到破坏,中国森林里的大熊猫数量岌岌可危。而圈养大熊猫交配繁殖困难,这令物种保护人士担心不已。但是,现在已有动物园的熊猫通过接受人工受孕技术顺利产下熊猫宝宝。
为检测这种繁育技术的成功程度,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魏辅文(音译)及其同事对四个中国熊猫繁育基地中240只大熊猫的遗传基质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现在终于传来喜讯,他们在英国的学术期刊《分子生物学和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中写道:在人工繁殖的大熊猫身上发现鲜有近交繁殖的现象,基因高度多样。
基因足够多样
研究人员还写道,所有的圈养大熊猫拥有健康的基因,没有必要再猎捕野生大熊猫,使繁育基地获得新的基因,因为那里的基因已经充分足够。
另外,研究员总结道,未来也有可能让人工繁殖的大熊猫重回野外。人们试图让人工繁殖的动物的基因种类尽可能多样化,以避免遗传病的发生。
大自然中的基因高度多样化使动物可以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生存环境。因为,有利于新环境的基因基质越多,动物存活的机会就越大。总体而言,动物就可以更好地与疾病或气候变化等原因造成的濒临灭绝现象做斗争。当然,面对猎捕或生活环境遭遇破坏等问题,最好的基因也无济于事。
必须更加谨慎
魏辅文和他的同事同时提醒,在四个繁育中心之一的陕西楼观台繁育基地未来要特别小心。研究结果表明,那里的近交繁殖的风险高于其他繁殖基地。楼观台繁育中心在选择交配的熊猫时必须要更加细心。
研究员在卧龙、成都、楼观台和北京动物园四个繁育中心进行了研究调查。研究员称,中国64%的圈养大熊猫生活在上述四个繁育中心。
作者:Brigitte Osterath 编译:安静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