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时
2013年6月7日全社会总动员
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共有912万考生参加高考。作为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考试,它的影响范围不仅限于考生和考生家长,还涉及到安保、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新闻媒体等多个社会环节的运作。比如今年高考前夕,微博平台上众多用户发起了"护航高考"的话题,提倡大家在高考当日尽量减少驾车而使用公共交通,为考生提供畅通的道路交通。有些城市则出台了考场附近区域道路戒严或者禁止鸣笛、在紧急情况下提供警车护送考生等临时规定。高考两日,全社会奉行"一切以考生优先"的原则。
高考被如此重视的原因是,于社会于高校,它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于考生于家长,它是一场关乎前途命运的考试。所有的公共服务都是为了一方面确保高考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避免外部环境因素对考生情绪产生影响。对此,社会各界看法不一。有人表示可以理解并且会支持,也有人认为这样的做法过于夸张,不仅影响他人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而且也给考生施加了无形的压力。
百万考生弃考
尽管考生数量可观,但据新华社6日的报道,今年将有100万应届生不参加高考。文中指出弃考的学生分为两大部分,约20万选择出国留学,其余约80万选择直接就业或者来年再考。
文章分析,引发大批学生弃考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对于家庭经济情况不佳的农村学生而言,高校的学费问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毕业即失业"的残酷现实也让他们心生顾虑,因此他们中的多数人选择高中毕业后直接打工;对于选择出国留学的城市学生而言,他们则希望通过获得国外更先进的教育来提升就业竞争力,寻求更多发展。
史上最严高考
根据国内媒体报道,今年各地考场都施行了很多新的而且严格的安全检查措施,因此今年的高考被称为"史上最严高考"。比如吉林省规定考生的衣饰中不可以带有任何金属元素,以避免干扰考场广播信号,甚至女生的文胸和考生因身体疾病植入体内的金属医疗器件也纳入检查范围;福建省在全部考场实行视频监控、无线电检测、网络巡查等措施,全方位防止舞弊行为。在考生进入考场时,各考点进行的身份核实以及随身物品检查的仔细程度堪比机场海关安检。
高考态度
"寒窗苦读十余载,金榜题名一朝成。"很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都用"黑色"或者"灰色"形容高三,高强度的学习和无止境的考卷让他们无法喘息。去年5月引发广泛讨论的湖北某高中高三的"吊瓶班"和日前网络上各种版本的高三学子誓师大会为高考增添了一些悲壮的色彩,也反映出了高考竞争的激烈与残酷。
毕业于国内一本院校目前在德国留学的张同学认为,国内教育资源不足而且分配不均,因此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限,而当前的教育体制又限制绝大多数学生只能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激烈的竞争现象自然无法避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考的重要性在于它确实是一场可以给考生带来改变命运希望的考试,但是并不意味着大学最终带来的那张文凭可以决定命运。
一名高中教师在谈到对目前中国实行的高考制度的看法时说:"我听过一句话,说的挺好,'没有高考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只谈高考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德中高考比较
德国中学生申请大学的凭证是Abitur,中文译为中学毕业考试。与中国的高考相比,考试科目、形式和计分标准有很大不同。首先,Abitur的考试科目没有文理分科的概念,而是必须全面覆盖语言、科学、社会科学和文体四大类别。但是学生可以根据个人优势在众多科目中自由选择4或5门参加考试。其次,Abitur包括笔试和口试两种方式。最后,Abitur的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即中学最后四学期所有科目的平时成绩和毕业考试成绩。
就德中考试的差异,记者电话采访了戴斐立(Felix Deist)先生。Felix 目前担任"绿色青年"组织联邦主席团的国际秘书,并且是一名联邦议会议员的中国政策顾问。他能讲一口流利汉语并且熟识两国的教育体系。
他认为,Abitur采用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可以有效考核学生不同的能力。笔试主要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德语和数学笔试为例。德语考试中,题目都是以主观题的形式呈现,所设置的问题一方面为了测试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另一方面检验学生的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数学考试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或者技巧解决问题。而通过口试,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陈述事实能力、小组讨论和展示能力都会得到体现。在课堂上,学生也能学习或者锻炼到这些能力,但是考试中出现的新问题对考生而言依然是一种挑战。
而中国的高考主要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述能力,但是有些科目的难度非常大,比如数学,大部分在德国参加Abitur的学生是达不到高考数学所要求的知识水平的。中国留学生在数学方面的优势也得到德国学生的认可。但是高考中可能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无从考证,比如是否能够为他人清楚地阐释某个问题,或者是否能够在听众面前做一个完整的报告。因为有时候,表达或传递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被问及对严格的安检措施的看法时, 他表示,"监管"这个概念在中国要比德国普遍很多。但具体到高考来讲,"考大学"这件事在中国要比在德国重要或者严重得多,考生本来因为考试已经承受很多压力了,这些监管措施对考生并没有积极的作用。
针对高考全社会总动员的现象他也发表了看法。就道路戒严问题,他说:"从我们的理解出发,在Abitur进行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到安静的问题,但是不会限制公众生活……根据我在北京生活时的观察,确实有些学校附近的道路禁止车辆通行,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但应该有一定的前提,如果同样禁止(需要紧急通行的)车辆的话,比如急救车或者警车,就太夸张了。"
作者:微文
责编: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