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收购沃尔沃引发专家意见分歧
2010年3月30日奥西杨森(Eva Ossiansson)女士是瑞典哥特堡大学经济学院的副教授。去年11月,受沃尔沃公司工程师工会的委托,她就沃尔沃被吉利收购后对沃尔沃的品牌、市场营销和员工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调查。
最令调查者担心的是,沃尔沃的品牌和形象是否会在与吉利联姻后受损。奥西杨森女士说:"吉利试图通过并购沃尔沃,实现经济上的规模效应。但他们没有认识到,中高档车市场上的消费者不会购买一辆他们并不清楚质量究竟如何的汽车。"
也就是说,尽管吉利希望通过收购沃尔沃,借助其品牌打进中高档汽车市场,但吉利-沃尔沃这样一个联合品牌,是否还能维系消费者的信任,令调查者担心。
作为对这一担忧的回应,吉利公司总裁李书福与沃尔沃方面经过谈判后表示,收购后沃尔沃品牌仍将保持其独立性。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汽车工业经济学教授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介绍说:"吉利将实行与大众汽车公司类似的分品牌战略。大众与其下属品牌,如斯柯达、奥迪和宾利,在采购、生产和研发领域,有共享的部分,以此降低成本。而在市场营销、品牌推广、产品设计和独特的技术上,则完全保持各品牌的独立性。"
杜登霍夫教授认为,此一收购举动对沃尔沃而言最大的益处在于,能够扩展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他说:"沃尔沃在欧美市场已经建立了长久的信誉,而在亚洲并未站稳脚跟。与吉利在一起,沃尔沃将能在亚洲增强力量,显著提高销售额。亚洲和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车销售增长市场。谁在那里,谁就可以成为赢家。谁不在那里,就只能是汽车生意的输家。"
但对这一点,奥西杨森女士也抱有一定的怀疑。她的理由是,吉利公司作为低端汽车生产商,在中国的中高档市场并不占有资源和优势,从而无法为沃尔沃提供所需要的支点。她说:"吉利公司不在中高档汽车市场内,与这一市场上的客户没有联系。这个市场是沃尔沃所需要的。而吉利公司有联系的消费者群体,沃尔沃并不感兴趣。"
与吉利公司联姻,并不意味着沃尔沃自动就会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市场分额。不过,奥西杨森女士也表示,吉利的本土优势、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包括在语言上,还是会为沃尔沃的发展提供支持。
奥西杨森女士说,无论如何,经过谈判后,吉利集团表态实行分品牌战略,这是收购成功十分关键的一点。但双方在企业文化上还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她说:"吉利公司内部等级森严,他们有'惩罚'机制,实行'军事化管理'。而沃尔沃的企业文化则是,每个员工都受到重视,都非常重要,这贯穿于整个管理文化中,而不强调等级制度。"
不过,吉利公司在谈判过程中表示出对工会等维护员工权益组织的好感,并表现出乐于学习借鉴相关做法的兴趣。奥西杨森说,如果企业文化今后按照这一方向从沃尔沃向吉利流动,而不是相反,那将会是积极的变化。
展望沃尔沃未来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尽管有种种疑虑和障碍,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杜登霍夫教授仍表示乐观。他同时预测,沃尔沃加盟吉利后,在中国的欧洲汽车品牌将面临更为强大的竞争,"在中国中高档汽车市场上,吉利-沃尔沃将对欧洲和德国汽车品牌,尤其是奥迪,构成更大的竞争。而这最终将有助于中国向汽车制造强国的方向迈进。"
作者:苗子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