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非典时代”?且慢
2003年6月9日从中国卫生部的每日通报看,中国的6月已经成了基本无非典月。5月30日:病例7,死亡1;5月31日:病例1,死亡4;6月1日:病例2;6月2日:无确诊病例,疑似9,死亡2;6月3日:病例1,疑似1;6月4日:全无;6月5日:无新病例,死亡2;6月6日:病例1,死亡2;6月7日:病例1;6月8日:无新病例,死亡1;6月9日(今天):无新病例,死亡1。
6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驻北京代表贝克达姆就已经表示,非典型肺炎在全世界和受害最重的中国都已经过了高峰,最糟糕的阶段已经过去。
6月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西姆普森在日内瓦宣布,在6月5日,全世界只确诊了6起新病例,5起在加拿大,1起在台湾。至那时,全世界共有8403人确诊为非典,775人死亡。
但是,西姆普森警告说,明显的非典数字下降并不意味着非典潮已经彻底结束。他认为,令人担忧的仍是中国,无论从通报的数字上看还是从大城市之外的局势看都值得担忧。尤其是大城市里急降的数字提出一个问题,这究竟是严格的措施所致,还是报上的数字与实际情况不符。
中国和世界真的已经进入了“后非典时期”了吗?至少有的中国媒体已经提出了这个概念。恐怕不要说得太早。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仍然应该警钟长鸣。
从现在看,中国幅员广阔,有什么地方,尤其是农村,万一存在有警不报的现象,或者如果象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所警告的那样,哪怕出现一例误诊,就可能会再次“星火燎原”。加拿大非典死灰复燃之事已经足以令人警惕。
从长期看,关键是非典是否还会卷土重来,是否来一次就永远消失了。无论如何,世界和中国都把对非典的研究看成了一个长期的工作。
6月4日至5日,德国与中国的科学家们就非典的研究工作开了两天的研讨会。这次专家会议是由中方提出,很快就召开了的。两国共有40名领导级的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得到中方高度重视,与会代表得到了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的接见。
马尔堡教授克伦克表示,这次会议“成果良好”。德中科研促进中心主任科尼斯斯表示,将来的非典研究合作“将在广阔的层面上”展开。
德国至今只积累了非典方面的两例经验,全在法兰克福(新加坡医生)。其余均为疑似。前几天上报世界卫生组织的汉堡病例也已经证实不是非典。因此,德方主要依据的是中国的大量病例经验。但克伦克教授说,德国拥有对冠状病毒研究的“丰富宝藏”。
会议未能澄清的一个问题是,非典病毒究竟是来自动物世界,还是来自人类。新的这种病毒仅仅是更“接近于”动物病毒。克伦克教授认为:“假如我们不知道这种病毒来自何方,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期待它会卷土重来。”
中方向德国提出了在建立传染病医院和实验室方面给予支持的请求。
据中国专家们的研究,非典病毒不仅进攻人的肺部,而且还攻击免疫系统和淋巴组织。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