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墙外文摘:金马奖,要为娄烨担忧吗?

2024年12月1日

有评论指出,金马并非要刻意选择“那些题材”,只是它们若不能在中国大陆生长,自然就会趁著风势,落到其他地方生根发芽,开出花朵。

https://p.dw.com/p/4ncYl
娄烨执导的《一部未完成的电影》剧照
娄烨执导的《一部未完成的电影》剧照图像来源: Yingfilms Pte. Ltd./Essential Filmproduktion GmbH/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端传媒"发表文章文章《金马记者手记:多元书写,香港新血与国际合制,金马奖还需要成为"亚洲奥斯卡"吗?》,作者吴欣悉谈到中国大陆导演娄烨的作品《一部未完成的电影》时说,从情感上,他拍出了人们真挚的恐慌与软弱,何况还有那么多真实的短片加入;从技术上,他所制造的悬念充满张力。这部电影,也许也是不需要完成的,既实验又保有温度,更探索了影像集体创作的另一种可能,有悬念也有悲伤,确非入围同类可比。

文章说,金马并非要刻意选择"那些题材",只是它们若不能在中国大陆生长,自然就会趁著风势,落到其他地方生根发芽,开出花朵。既然工业化的大制作和类型片为了大陆市场不敢越雷池半步,在大陆市场无法被看见的灵异、多元和身体书写也就会乘著风来到金马,同样敏锐而表达欲难以弥补的创作者,也就必然会因为他们独特的气质被看见。

作者认为,大陆的反制,促成了一辈又一辈独立电影导演有计划地在金马面对观众。这样不近不远,有一重微妙的张力。独立导演当然也可以远渡重洋去欧洲,可是从《一部未完成的电影》和《沃土》的结果看,到底还是要金马的能量,才可以引来两岸三地最多人的关切。

导演娄烨2024年5月参加戛纳电影节
导演娄烨2024年5月参加戛纳电影节图像来源: Aurore Marechal/Abacapress/picture alliance

戴耀廷,一位坚毅的民主理念践行者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香港民主运动己孕育出足令中共胆怯的领袖》,作者梁慕娴回顾了被判刑十年的香港民主运动领袖戴耀廷的主张。戴耀廷曾说,他"自己并非反共,而是反专制。共产党是专制政权,我是反对现在的共产党。但若专制结束,中共仍可以继续存在,在非专制的中国做一个政治组织。 所谓反共与推翻共产党专制政权是两回事。 惟有中共专制政权结束,才有可能出现民主制度并尊重人民自决权利,中国各族群才有可能成立独立主权国家。 在这个环境下,说香港独立才有意思。"

戴耀廷还说,"反专制成功以后,我们要建立一个民主国家。 在中国大陆不同的族群可以考虑作为独立的国家或是联邦政府,这就是国际人权公约中授与人民的民主自决权利。民主自决就是透过族群中每一个人平等的权利去决定他们的前途是怎么样,香港的未来也是这样。"

戴耀庭曾说,他自己并非反共,而是反专制。
戴耀庭曾说,他自己并非反共,而是反专制。图像来源: PHILIP FONG/AFP

作者指出,戴耀廷成为中共镇压香港民主的首要目标,因为他是一位坚毅的践行者。由占中运动、雷动计划到风云计划,他锲而不舍地为香港民主运动,为反专制运动筹谋一条可行的道路。他放下身段走到基层,接触群众吸收经验。他所做的没有半点个人或小集团利益。还因为他不怕强权打压,不理所谓"红线"。讲话地点,讲话内容,随心而发,不作自我设限,自我审查。他坚守自由的决心,誓死捍卫自由的高度,成为我们的典范。戴耀廷说:"我会继续秉持无畏无惧的精神,以爱与和平,宣扬民主自由的信念,直至香港能有真正民主的一天"。

“占中”宣判在即 戴耀廷:无惧无憾

林培瑞:中国反对派人士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中共,而不是美国政治

 

时事节目"不明白"播客主持人袁莉访谈了知名中国研究学者林培瑞,讨论他的中共幻灭史以及对当下政治的看法。林培瑞回顾说,他最早的对中国研究的兴趣是老百姓的想法。他在哈佛历史系能够看到的书籍有很多是分析高级知识分子,鲁迅啊,胡适啊,政治领袖啊,蒋介石,都有书,可是没有分析老百姓的想法的书。因此他的博士论文研究了描写中下层民众故事的鸳鸯蝴蝶派小说。

中国研究学者林培瑞(Perry Link)
中国研究学者林培瑞(Perry Link)图像来源: Stan Lim

林培瑞指出,当下美国日益分裂的政治,也在分裂向往自由和民主的中国人。他说,"到最近,美国社会左右分得那么远,我常常觉得我的中国朋友注意美国政治有点过分。我不希望那么分成挺川、反川的两派等等。我的感觉是共产党在哪?共产党是我们--包括同情中国人的外国人--共同的目标,我们的任务。把精力花在这个是对的,何必把精力花在美国的政治上,挺川、反川这个问题上,我一直觉得有点可惜"。他说,希望所有的中国反对派人士能够统一去反对主要目标共产党,而不是美国政治。

袁莉的节目的最后引述了林培瑞书中的一段话:"上世纪60年代末我崇拜毛泽东,因为我深切向往和平、自由、正义、真理以及给普通人公平的机会。而今天我厌恶毛泽东及其遗产,为什么?依然是出于和平、自由、正义、真理以及给普通人公平机会的考量。"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