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前后左右
2005年3月26日复活节的由来
说来有点奇怪,德文的复活节一词并非来自基督教。“Ostern”脱胎于“Ostara”(意为“东方”),而这个“奥丝塔拉”是条顿族传说里掌管朝霞、春天与孕育的女神。
古时候,在这位女神的节日,人们欢呼嫩绿的春天和以朝霞为象征的爱情。人们还持剑起舞,庆祝太阳神终于战胜了冬天的恶势力。那时,作为一种象征意义上的祭典,日耳曼人还掩埋、赠送和吃食鸡蛋。
随着基督教之征服西方世界,这个日子和其它日耳曼传统异教节日一样,被披上了基督教的外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于是“东方节”成了“复活节”。后者自然是中国人的汉文意译。
“东方节”与“复活节”的结合也是有意义的,据称,站在耶稣墓边的女人们目光始终看着东方,她们相信,将要复活的耶稣来自东方,来自朝霞那儿。
复活节是基督教神学意义上最重要的节日,因为这个日子象徵着稣稣的复活。在今日德国,只有圣诞节和复活节有资格让全体学生停课两个星期。
耶稣受难周(Karwoche )
很多人也许只听说过“耶稣受难节”,而没有听说过“耶稣受难周”。由于“Karfreitag”被翻译成“耶稣受难节”,看来“Karwoche”就不得不译成“耶稣受难周”了。其实,“Kar”来源于古德文的“kara”,意思是“忧伤”。如果直接从德文翻译,应该是“忧伤周”和“忧伤星期五”。
耶稣受难周对基督徒来说是一年里最重要的一个星期。它是复活节前的那一个星期,始于“棕榈星期天”,终于“忧伤星期六”(或亦称“复活星期六”)。
棕榈星期天(Palmsonntag)
棕榈星期天是耶稣进入耶路撒冷的日子。据“新约”,耶稣骑着一头驴子进入耶路撒冷。居民们认定他是救世主,欢呼着夹道欢迎,把他们的衣服和棕榈树叶、橄榄树枝铺在他经过的路面上。但后来,也是这些居民,强烈要求把耶稣作为叛徒钉上十字架。
从公元4世纪开始,按拜占庭的宗教仪式,人们开始以宗教队列行进方式来纪念耶稣进城。公元7世纪,爱尔兰人在棕榈星期天举办宗教队列行。直到公元11至12世纪,这种仪式才进入德国。
由于德国没有棕榈树,教徒们便用黄杨等的树枝来取代。在棕榈星期天的宗教仪式中,人们表演着从耶稣进城到钉上十字架的整个过程。参加仪式的信徒们在仪式结束后把带来的树枝带回家去,放在烛台后,据称可以辟邪。
在德国新教的农村教会里,棕榈星期天同时是坚信礼星期天。在诺伊堡的帕德波伦宫,圣餐伺童们绑扎棕榈树干,参加弥撒的信徒们带来扎着黄杨等树枝和幽默内容的带子。
绿色星期四(Gruendonnerstag)
大约从1500年开始,基督徒们开始纪念绿色星期四。在这个日子,人们纪念耶稣那顿最后的晚餐。这是耶稣在他受难的前夜与他12名弟子共进的晚餐。这一天既是告别耶稣,同时也是基督教信仰的开端。在那天,尽管有犹大的出卖和弟子们的反对,耶稣还是把所有的罪过归于自己。耶稣要求他的信徒们今后继续庆祝这顿晚餐。因此就有了后世基督徒在这个日子的晚餐之举。
在有些教区,神父为12个男人洗脚,以此纪念当年耶稣为12个弟子洗脚的行为。颂歌过后,教堂的风琴全部进入沉默期,教堂的钟声也不再敲响,直到复活节。这一天的弥撒后,花饰和蜡烛全部移开,这象徵着即将到来的耶稣遇难给人带来的悲痛。在许多教区,教会人士敲打着木锣等,召唤信徒到教堂去。
至于为什么叫“绿色星期四”,有好几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这一天的教会颜色是绿色,这一天教会人士都穿绿色;中世纪时,罪犯们平时不得参加教堂仪式,而只有在这一天,他们可以进入教堂,并须用嫩绿色来装扮自己。另一种解释是,“Gruen”(绿色)可能来源于古德语的“grunen”一词(哭泣)。第三种解释是,此时正值春天到来,天地间一片绿色。
耶稣受难节(Karfreitag)
据传,这个“忧伤星期五”是耶稣受难的日子。据考证,耶稣受难的时间大约在4月7日或4月3日下午3点左右。这个星期五如今成了基督教一个重要节日。在德国,这个期间只有这一天和紧接着的星期一(复活星期一)是正式放假的节日。
耶稣受难的日子是个悲伤的日子,这一天教堂里的气氛也格外低沉,没有蜡烛,没有鲜花,没有钟声。许多教区在早晨或下午三点举办十字架行或耶稣受难日行。在十字架行这种仪式中,人们表演耶稣受难的14个过程,从宣判耶稣死刑直到把耶稣的圣体沉入墓穴。
在这一天,人们普遍吃鱼。鱼在希腊文里叫“Ichthys”,相当于“耶稣.基督,上帝的儿子,救世主”这几个词的缩写。此外,按基督教习俗,这一天不允许吃“天上和地上动物”之肉,那么人们也只能吃鱼了。
忧伤星期六(Karsamstag)或复活星期六(Ostersamstag)
耶稣受难日之后的这个星期六是墓地寂静的日子。这一天,教堂里不办任何宗教仪式。这一天本来就是犹太人的休息日,是不允许工作的,因此耶稣的遗体必须在星期五入土。星期六,耶稣墓前守备森严,防止盗墓。
这一天也是耶稣复活的前夜,在星期六至星期天的这个晚上,基督徒们重新聚集在一起,迎接耶稣圣驾。星期四晚上开始陷入沉默的教堂钟声在这个夜晚全体重新鸣响。
这个星期六,德国各地的教堂有各自不同的庆祝方式。对德国居民来说,这是准备庆祝复活节的日子。女人们往往烤复活节羊,复活节辫状面包或复活节蛋糕,给最后一批复活节蛋上彩。孩子们编复活节巢,复活节饰物或为复活星期天与复活星期一的游戏作准备。
复活星期天(Ostersonntag)
复活星期天是一周多的复活节节日里最重要的一天。在这一天,全世界的基督徒庆祝耶稣的复活,这一天给予绝望的生活以新的意义和目的。
这一天的庆祝活动从星期六至星期天的这个夜晚举办的宗教仪式开始。这个宗教仪式以光明的到来为核心内容。一开始,教堂里一片漆黑,象徵着耶稣之死,然后人们点燃蜡烛,给教堂和人生带来一片光明,象徵着耶稣的再生。从星期四开始沉默的教堂钟声鸣响德国全境。
星期天早晨,人们要吃一顿丰盛的早餐。此外还有许多习俗。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寻找藏在家里或花园里的复活节蛋。据称这些复活节蛋是复活节兔子藏起来的。跟寻找复活节蛋结合,孩子们还可以完各种找蛋游戏。
另一个古老的习俗今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就是复活节骑马行。生活在柏林附近勃兰登堡州的德国少数民族索尔本人的复活节骑马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人。骑手们扛着十字架,纵马环绕田野。这种仪式表达了对春天的欢迎,对播种的祝福,同时又表达了对耶稣复活的喜悦之情。
复活节在德国和西方是家庭的节日。在这一天,家庭团聚,亲戚碰头。从教堂出来后,人们便大吃一顿。孩子们寻找复活节蛋,唱复活节歌,朗诵复活节诗,等待复活节礼品。
复活星期一(Ostermontag)
复活星期一是基督徒们继续庆祝耶稣复活的日子,也德国法定的休息日。各教堂在这一天也举办复活节教仪。同时,这一天也仍然是家庭的节日。全家聚在一起吃饭,而复活节羊同样是这一天食物的中心内容。复活节游戏,复活节蛋,复活节免子等也是这一天的中心。
这一天,德国人往往全家出外旅游,郊游,尤其是为了孩子们。有些教区的基督徒弟们模仿当年耶稣的弟子,在这一天走出自己的村镇城市,到其它地方去宣传基督教。
复活节免(Osterhase)
免子是复活节的象征之一,但这个象征的历史并不很悠久。大约在三个世纪前,这个习俗在德国的艾尔萨斯、普法尔茨和上莱茵地区出现。最早提到这种习俗的是海德堡医学教授冯.弗兰肯奥1678的著作。
关于兔子为何跟复活节联系在一起,有许多种解释。其中一个解释跟中国的神话传说居然不谋而合:由于复活节的日子是春天第一个满月之夜后的第一个星期天,而兔子是月亮上的动物,所以人们就认为是兔子带来复活节蛋。
另一种解释是从世俗的角度出发的:以前,绿色星期四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偿还债务和支付利息的日子,据一些史料记载,中世纪时农民往往以鸡蛋和兔子来还债。另有一种传说,债务人还债之后就成了自由人,跟兔子一样的自由。
并非德国所有地方都是由兔子带来复活节蛋的。在西法兰地区或汉诺威地区,人们很长时间认狐狸为复活节蛋的使者;在瑞士,长期扮演这个角色的是布谷鸟;在石荷州、上巴伐利亚和奥地利,曾经是公鸡;在图林根地区则是鹤。
慕尼黑有世界第一个复活节免博物馆,地址是Westenriederstr. 41。
复活节蛋(Osterei)
关于复活节蛋的由来,同样有很多解释。在古代欧洲,不少人就把蛋带入了墓中。专家们认为,由于蛋就象一个封闭的墓,生命被封在里面,用来表达耶稣的复活十分合适。同时,蛋的外形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结束点,可谓无穷无尽,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期望。
画蛋之举可谓渊远流长。人们在四世纪的古罗马墓葬中但发现了彩蛋。画蛋的技术更是因国而异,五花八门。从13世纪开始,复活节蛋的传统色是红色,这象徵着耶稣的鲜血,同时象徵着生命、胜利和生活乐趣。而东欧则更多金色的蛋。今天的蛋色自然更是缤纷。
复活节蛋还跟许多地区性的习俗结合在一起。一个著名的游戏是“蛋碰蛋”(Eier duepfen),两人各持一个蛋相击,谁把对方的蛋打破而自己无损,就赢了对方的蛋。还有一个游戏是:一人以姆指和食指捏着一个蛋,另一人以硬币投掷此蛋,如果硬币击入此蛋并嵌在里面,此蛋便归投掷者所有,否则便是硬币归持蛋者所有。
此外,属于复活节习俗的还有复活节羊,复活节火,复活节蜡烛,复活节水等,就不在此一一缀述了。
复活节礼品
自有复活节以来,就有了复活节礼品。这些礼品主要是送给孩子们的。在复活星期天和星期一,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亲戚欢聚一堂,他们都给年幼的孩子们带来礼品。
以前的复活节礼品十分简单,多半是复活节蛋或糕点。这些糕点无非是大家一起吃了了事。
今天,复活节礼品越来越重,亲戚们往往带来昂贵的玩具或者服装。父母在复活节巢里装满巧克力做的蛋、兔子和其它好吃的东西。而孩子们与其说是盼望复活节,不如说是盼望礼品。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绘复活节彩蛋,做复活节饰品,摘复活节花,美化复活节蜡烛,送给他们的父母和长辈。(平心)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