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宪政、六四与农村市场化

2013年5月26日

“姓资姓社”争论重现江湖;“爱党爱民、平反六四”口号在香港引发争议;习近平博士论文中回避了权利讨论。

https://p.dw.com/p/18eCB
BEIJING, CHINA - JUNE 28: An emble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s seen on the Tiananmen Square on June 28, 2011 in Beijing, China. This year's celebrations will mark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PC. (Photo by Feng Li/Getty Images)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共"十八大"之后,一些学者联署呼吁宪政改革,年初由"宪政梦"被删改而引发"南方周末事件","宪政"一词一夜爆红。最近,"宪政"频繁遭到官方狙击。台湾《旺报》发表文章《宪政惹谁不高兴?》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文章指出,曾被邓小平搁置的"姓资姓社"争论重现官方刊物。《求是》杂志的下属刊物《红旗文稿》发表长文,公开提出宪政的关键元素属于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环球时报》社评《"宪政"是兜圈子否定中国发展之路》宣布:"'宪政'实际上是绕了个弯,用新说法提出中国接受西方政治制度的老要求。"

文章说,《环球时报》至少道出了一些"别有用心者"的心声,但也激怒了包括宪政学者在内的一大批知识分子。《中国宪政网》重新刊出许崇德、韩大元等中国宪法学者的文章,试图为"(社会主义)宪政"恢复名誉。该网站还全文发表了毛泽东在1940年题为《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的演讲。

文章说,"由此来看,宪政虽是出身可疑的舶来品,但对当下中国却极有现实意义。恐怕只有喜欢'替人民做主'的政府和贪得无厌、冥顽不化的特权阶层才会否定宪政"。作者认为,虽然《红旗文稿》和《环球时报》的背景不言而喻,但无论是宪政的反对者还是拥护者,都希望能够得到高层的裁判。但目前来看,似乎中央并没有公开介入争论的迹象。

Forderung der Rehabilitaion der 4.6. Bewegung (siehe Tian’anmen-Massaker) bei der Demonstration gegen Li Keqiangs Besuch in Hongkong . Ort: vor Verwaltungsgebäude der Hongkong -Regierung . Li Keqiang (chinesisch 李克强 Lǐ Kèqíang, * Juli 1955, Kreis Dingyuan, Anhui, Volksrepublik China) ist seit Oktober 2007 Mitglied des Ständigen Ausschusses des Politbüros der Kommunistischen Partei Chinas und seit März 2008 als Vize-Premierminister Mitglied des Staatsrates. Zugeliefert durch Mingfang Han am 18.8.2011. Copyright: Su Yutong/DW
陈云说,"平反六四"之口号,可以休矣图像来源: DW

"平反六四"加强中共合法性?

香港"本土派"学者陈云在《am730》发表文章《六四创伤的心理治疗》,讨论支联会今年六四晚会的主题"爱国爱民,香港精神;平反六四,永不放弃"。陈云认为,平反六四的呼吁,只是加强共产党的合法性。"中共不怕香港的六四晚会,港府也从不阻挠,因为六四晚会、七一游行这些象征式的和平集会,已经变成宣泄民气的维稳活动"。

陈云说,"平反六四"之口号,可以休矣。我们不应该要求中共平反六四,正如我们不应该要求屠夫平反被他屠杀的人。"只有奴性深重的人,才会乞求中共之平反。中共历史上做错多少事,杀了多少人,又平反了多少事多少人,反右、文革都平反了,又如何?"

香港《明报》发表区家麟的文章《六四二十四》说,每临近六四,不同派系总要论辩,要不要爱国、要不要平反、要不要建设民主中国。"本土派"与"大中华胶"之争,纲领各异,目标不大同。作者认为,人们应对焦实际环境,阻止及减少不公义的事情。"每个人在自己岗位上,尽一分力,向着可望而不可即的公义,踏前一小步"。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takes part in a wreath laying ceremony at the Tomb of the Unknown Soldier near Moscow's Kremlin walls March 22, 2013. REUTERS/Maxim Shemetov (RUSSIA - Tags: POLITICS)
《纽约时报》撰文解析习近平的博士论文图像来源: Reuters

习近平博士论文中的农村市场化

金融与法律学者李华芳在《纽约时报》撰文,解析习近平的博士论文,讨论中国城市化问题。李华芳认为,习近平完成于2001年12月的博士论文《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在形式上没有多大可以挑剔的地方,具有完整的体例,学术引用的格式也非常规范。在这篇语言风格极其政府公文化的博士论文中,习近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农村市场化"。简单来说,就是农副产品要通过市场买卖,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资金来源要通过市场来筹集,最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要靠市场来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有序转移。

李华芳指出,整体而言,习近平的论文大张旗鼓提倡农村市场化,但在涉及加入WTO后农产品如何提高竞争力以及宏观调控的时候,又强调政府的作用。在论文中,习近平回顾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时候,提及了放开价格改革以及农村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例如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增加,但对历史上中国农民的两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并没有展开论述。

李华芳说,习近平在提及西方经验时,特别指出在农业领域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农业市场化程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推论则是中国政府不能放弃对三农问题的宏观调控。习近平同时还认为必须坚持走城市和农村共同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中国特色之路,但是几乎没有讨论"确权"和"金融自由化"对农村市场化的重要作用。对阻碍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户籍制度,他的论文没有讨论该制度的影响,也没有提出要如何改革。

摘编:张平

责编:苗子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