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当年李干部访问西德

2013年5月26日

在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之际,德国《明镜在线》和《时代周报》在线等媒体纷纷发表长文,前者回忆23年前李克强首次访德情景,后者则向读者介绍这名中国总理的主要历程。

https://p.dw.com/p/18eC6
GettyImages 169504500 China's Prime Minister Li Keqiang stands next to a picture of the Potsdamer Treaty with Stalin and Harry Truman at the historic memorial place Celcilienhof in Potsdam, eastern Germany on May 26, 2013. The new premier's three-day visit to Germany, by far China's biggest European trading partner, indicates Beijing's wish to continue its special partnership with Europe's biggest economy, analysts say. AFP PHOTO /POOL/ SOEREN STACHE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SOEREN STACHE/AFP/Getty Images)
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塞西林宫,《波茨坦条约》签署地(2013.5.26)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明镜》在线发表题为"当年李干部访问西德"的文章,记述正在德国访问的中国总理李克强在23年前就曾来过这里。那是一个特殊的时刻,德国东部的共产统治刚刚瓦解,人民正在迎来民族统一,而中国则在一年前镇压了学生运动。

"今天,李克强堪称世界上最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当年35岁的他已是共青团中央的一名高级干部。而访问邀请是在天安门事件前由巴符州平等福利协会发出。"

"那时,他所在的党刚刚出动坦克镇压了学生运动,而他却来到一个深深沉浸于自由当中的德国,一个欢庆共产主义刚刚崩溃的德国。此时的欧洲几乎将所有同中国政府的联络降到了冰点。"

城市化和东德的干部命运

报道写道,李克强尤其对资本主义的德国怎样解决农田减少、结构转变以及青年失业问题感兴趣。"自从写完他的博士论文之后,李克强就一直关注城市化课题,直到今天,他是这一领域最坚定的捍卫者。只是在他首次访问德国23年之后,欧洲与中国在利用资源方面的差异却比当年更加明显:中国的大城市是不折不扣的土地毁灭者,它们制造了大片的居民点,也留下大片的荒芜。批评家说,到目前为止,中国进行的只是土地面积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

这名年轻的中共干部1990年访德时还特别对东德干部的命运表示忧虑。"他问道,联邦德国将怎样对待这些人,'将他们纳入?对他们惩罚?还是对他们进行改造?'"

他掌握了政治博弈的技巧

李克强当年的翻译回忆道,当年李克强代表团所到之处也会出现冷场的时候,比如在当年的首都波恩同官员联合会的会面,见到的都是"一张张冰冷的面孔"。"李克强仿佛没有在意尴尬的场面,他要求德国持有耐心,任何人都不应卷入时代混乱的漩涡。"

该文最后评论道,"谁在天安门事件仅一年后就访问德国,且没有引发外交争论,他该是掌握了政治博弈的技巧。他是否在23年后仍能自如应对人权、经济间谍、网络犯罪等议题,且不仅仅使用中国的尺度进行衡量,就看默克尔怎样提问了。"

忠实路线的自由派

《时代周报》网络版发表题为"虽崇尚自由派,却忠实路线"的文章,介绍李克强其人:

"在中国,人们对这名现年57岁的总理寄予很高期望。1978年文革结束后,高校恢复招生制度,李克强进入北大法律系,成为首批81名学生之一。这批考生的竞争程度空前绝后,因为文革上山下乡被耽误了的整个一代人都进入返城的洪流,都希望得到大学教育。"

Li Keqiang in Berlin
李克强抵达柏林(2013.5.25)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ZUMA Press

"八十年代,李克强成为北大共青团团委书记,他经历了一些同学在天安门屠杀之后被捕关押,或是流亡海外。直到李克强成为中国总理的今天,一些当年的同道仍然相信,李致力于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

"在通往上层的道路上,他自然做出了适应制度的调整。在担任河南省省长期间,李克强协助隐瞒了一场卖血导致的艾滋病丑闻。数千名贫困农民感染了艾滋病。揭露这一丑闻的民权人士受到残酷打压。"

"李克强身为总理,主管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北大主修了法律之后,李克强又攻读了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导是中国公认的改革派人士。法学家加上经济学家,中国的政府总理历来还没有过这么高的学历。

李克强很早就决定留在体制内,而不是反对这个体制。但他大部分当年的同道都认为李克强是一个诚实的人。只是光靠诚实在中国是无法升官的。要想往上走,必须懂得妥协。当年李克强的大学同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博志越(音)说,'李克强是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真正自由派,他的思维是开放型的。'"

报摘:李鱼

责编:苗子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