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检讨历史,面向未来,向劳工提供赔偿
2005年1月25日从基金会的名称就可以看出其任务之所在:回忆二战期间强行把占领区的人民和战俘充当劳工的历史,通过赔偿承担责任,检讨过去面向未来。基金会的资金一半由德国联邦政府提供,另一半由战时使用劳工的德国企业承担。现在存活的劳工还有170万人,自2001年夏季以来,他们每人最多可以获得7600欧元的赔偿。到今年中旬,发放赔偿金的工作将正式结束。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从占领地区总共强行征集了1200万外国劳工到德国企业中做工。1939年,二战爆发时,由于大批男子应征入伍,德国企业就已缺乏120万工人,特别当1941年东方战线的军事形势恶化时,军火工业生产日夜不停,以保证前线的军需供应,这时德国企业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更为明显。1944年8月,所谓的大德意志帝国土地上有800万外国平民和战俘充当劳工,同时还有五十万集中营囚徒在工厂做苦工。当时,德国企业中有30%的工人是来自外国的劳工。
许多今天赫赫有名的德国大公司,如西门子、宝马、戴姆勒-奔驰、巴斯夫的前身法本颜料公司等,当时都使用了劳工。在德国工厂中,这些劳工是千真万确的苦工,他们每天工作12、14、甚至16个小时,其中从集中营和战俘营运来的劳工没有工资,波兰和苏联的平民劳工只有很低的工资,从西方占领区征来的劳工获得的工资只等于德国辅助工的工资。许多劳工有时一天得不到一块面包充饥。德国的企业依靠这些劳工有了大发展,1945年战争结束时,德国工业的资产比1939年战争开始时增长了17倍。
战后,使用过劳工的德国企业中,只有少数几个表示愿意对劳工身体健康受损和欠发的工资给予补偿。大多数企业都成功地拒绝了劳工提出的赔偿要求,其理由是,当时纳粹德国政府强迫这些企业使用劳工,所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为纳粹国家的继承者才是索赔对象。尽管1986年欧洲议会做出决定,要求德国工业界给予战时劳工赔偿,但决定归决定,赔偿的事却一直拖了下来。
随着档案馆的开放,战时劳工的苦难进一步暴露出来,公众社会对使用劳工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在九十年代中期,瑞士银行与美国犹太人组织就犹太人在瑞士银行遗产问题达成协议起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德古萨、安联、德意志银行和德累斯顿银行等企业开始向战时劳工发放补偿。大众汽车公司和西门子公司也决定建立基金会,给予幸存的劳工以经济补偿。
问题的全面解决还是美国犹太人作为集体起诉德国使用劳工的各大企业之后。社会民主党和绿党联合执政的德国联邦政府决定,无论受害者的起诉对象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还是各企业,德国将全面对战时劳工实行赔偿。当时总理府秘书长洪巴赫领导一个专门小组与有关企业协调,制定了实施赔偿的具体方案。经过艰难的谈判,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国经济界为一方、东欧中欧和美国受害者组织为另一方终于在1999年底找到了最终解决方法。一年后成立了“回忆、责任与未来”基金会,该基金会的五十亿欧元由德国联邦政府和德国经济界各出一半。当然,与德国政府自1945年以来作为国家向幸存的受害者支付的五百亿欧元的赔偿,基金会的五十亿欧元赔偿金额只是一个象征性数额。现在,尚存的受害者已进入耄耋之年,尤其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等国的幸存者生活十分困难,这一笔赔偿金犹如久旱逢甘露,足以帮助他们度过晚年。到今年中旬,这项向近二百万战时劳工发放赔偿金的工作将宣告结束。 (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