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死了也要乐”
2015年4月2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本周一(4月27日)在"社会广角"(Panorama)专栏中刊登了题为:"死了也要乐"(Todlustig)的文章,关注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的一次葬礼上跳脱衣舞的新闻。
文章在引言中指出:"中国的葬礼很少像欧洲葬礼一样清静。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最重要的就是尽可能多的吸引人参加--脱衣舞也用上了。现在,北京方面决心结束这种'伤风败俗的仪式'。"
文章在开头写道:"与欧洲相比,在中国,活人和死人的世界靠得更近。活人通过烧纸做的钱、汽车和iPad来为死人铺平通往阴间的路。农村地区的葬礼上总是哭声震天,人们为此也愿意雇用哭声响亮的妇女们,同时还会放鞭炮。反正中国人最喜欢'热闹',也就是说,越热闹越好。尤其是对于死者和他们可能还在到处游荡的阴魂来说是这样的,对于还活着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作者随后写道:"但对于北京的文化部来说,所有这些葬礼上的习俗都有些过分了。上周四,它发出了一个对于欧洲人来说听上去非常奇怪的呼吁:以后不许在葬礼上进行'伤风败俗的仪式'。公安部门将负责贯彻这一早已出台的禁令。事情的起因是河北省地区的葬礼习俗,这为整个国家提供了大量谈资。"
作者介绍称:"像中国其它许多农村地区一样,那里有钱人家会为葬礼聘请戏班子,让他们缓和鬼神们的情绪,安慰死者家属,娱乐送葬的人。因为中国人是一个敢于尝鲜的民族,在现代精神的感染下,许多村子不再演河北梆子,而是架起了露天电影院。"
热闹就好
随后,作者详细描述了今年2月15日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红玫瑰歌舞团"在参加成安县李家疃镇抹疃村一位老人的葬礼上演出脱衣舞,以及2月底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的一次葬礼上,多名演员进行"情色表演"的新闻背景。并分析指出:"这种做法不是中国大陆发明的,它的根源在80年代的台湾。那时,台湾各地的黑社会掌控着丧葬业,让他们手下夜总会里的舞女们白天在'电子花车'上被二次利用。"
文章随后指出:"美国人类学家默斯科唯茨(Marc Moskowitz)2011年拍摄了纪录片《为逝者跳舞·台湾的葬礼脱衣舞娘》。有些死者家属告诉默斯科唯茨,脱衣舞娘的作用是引开死者身边羡慕他的鬼魂。又有些人说,演出是为那些低级的鬼神们准备的。还有一些人说,死者生前就很喜欢看脱衣舞。所有人都能达成一致的是:热闹就好。"
作者讽刺说:"中国农村有些地方的葬礼和西方的儿童生日会有许多相像的地方:攀比之风盛行,人们追求最盛大的庆典和最多的参与者。来参加葬礼的客人越多,想起他的人就越多。死者在阴间也可以为这些盛大的场面感到骄傲。 "
"老朋友"
《南德意志报》不久前还关注了德国北威州州长克拉夫特(Hannelore Kraft)的中国之行。发表了题为"老朋友"(Erzfreunde)的文章。
文章在开头写道:"要总是这样就好了,一天早上,克拉夫特在北京这样说道。那天的北京没有云彩,也没有雾霾。她开始提及德国前总理勃兰特(Willy Brandt)。1961年勃兰特曾作出承诺,会让鲁尔区的天空变成蓝色。事实也是这样的。50年后的今天,这里不再下黑雪,也没有灰尘雨。"
作者随后写道:"勃兰特虽然不能让北京的天空变蓝,但克拉夫特带来了德国的中型企业。这些人为鲁尔区的烟囱口装上了过滤装置,用他们的设备让曾经是臭水沟的埃姆舍河变成了清澈的小溪。他们就坐在北京一座大饭店的会议室里,聆听北京市副市长的发言。内容是可持续性的城市开发以及雾霾。中共领导层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而对于克拉夫特来说,这是一个契机。作为北威州州长的克拉夫特大声说道:'我们对结构转型很在行'。弱势能变成强项,让鲁尔区变为一个无所不能的神奇之地:干净的河水、蔚蓝的天空。"
文章随后指出:"在德国,对结构转型是否成功有不同的说法。像多特蒙德和埃森这样的城市,已经开发出新的工业和服务产业。这里另外的一些地区则受困于债务和渺茫的发展前途。在中国,结构转型突然成为地方政策的一个核心:因为中国的许多地区所面临的问题和鲁尔地区几十年前所面临的问题相似:重工业的环境污染、原材料价格下降以及低下的能源利用率。克拉夫特表示,这些都是我们在家乡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的问题。她说:'中国正在以(电影中)快动作的速度经历我们用了几十年才完成的事情。'同行的德国中型企业负责人脸上露出的表情仿佛在说:他们想马上就开始帮助北京清洁空气、过滤水源。但这一切可没那么简单,尤其是在一个让许多德国公司又害怕、又憧憬的中国。一方面,这里的市场虽然很大,但另一方面,这里也有一个政府,它明确表示,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但不一定需要你们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