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宝贝,我不会吃你!
2006年8月7日北京“动物保护协会”办公室的电话整日价响个不停,身穿灰色米老鼠T恤衫、芳龄25岁的接线生安琪·柴专事解答各种古怪疑难。此时,电话另一端响起了一串哀怨的女声:“医生告诉我,必须扔掉猫咪,因为我已经怀孕了。请问我可以把它寄养在你这儿吗?”
另一位求救者则询问如何处理街道上的流浪野狗。“把它们交给兽医站吧,他们会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安琪·柴建议道。这位笑语嫣然的年轻女孩果真人如其名。
1999年成立的“动物保护协会”设址于北京某大厦的三层楼,其间已经拥有700多名会员,每人每年的会费为200元人民币(约合20欧元)。这一新兴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给宠物做绝育手术,每年组织4到5次动物展,并在昌平设有一家动物收容所。据安琪介绍,寄养在那里的大多数猫、狗、家鼠和小鸟等宠物“很快就有了新主人” 。动物保护者将它们的照片张贴在互联网上。
北京的街头公园早就不再只是退休老人的遛鸟场所,那些三五成群、提笼遛鸟的晨光一景如今已被由时尚男女以及牵在他们身后亦步亦趋的哈巴狗组成的夕阳图取而代之。据统计,生活在京城里的“京狗”数量已经不下100万只。为避免人口稠密的首都就此沉沦在此起彼伏的狗窝里,北京官方只允许居民“金屋藏娇”身长不超过35厘米的迷你狗狗。
时代不同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宠物也身价倍涨,与之相随的服务业也逐渐发展成一块利润丰厚的经济领域。70多家宠物诊所、300多家宠物理发馆、美容院以及特殊用品商店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在首都街头。不知从何时起,报纸摊上也多出了一份《宠物世界》。不过,这些新鲜事物似乎并没有影响“民以食为天”的中国食客的胃口。从古时候起,中国就有“不食狗肉,不知天下大味”的说法。按照中医的理论,狗肉性热,可以驱寒,所谓“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过冬”。据估计,中国每年都要屠宰上千万只菜狗。
思维方式日渐西化的中国新生代也正在试图说服国人放弃对传统美食的偏爱。今年年初,《宠物生活》杂志在读者群中传播一份录音带,其中的主题歌唱道:“狗,你究竟是生活中的好友还是餐桌上的好菜?” 对于此类宣传,“动物保护协会”的安琪·柴不以为然,她说:“人们吃的并不是宠物狗,而是那些专门饲养的食用狗。这完全是两回事。”
不仅仅是饮食习惯和文化差异,经由各大媒体频频曝光的残害动物的事例败坏了中国在世界动物保护者心目中的形象。但即便是在中国国内,这些报道也已深深刺痛了那些善良之辈的敏感神经。例如,几个月前流传在网上的“高跟鞋虐猫图片”引发了全国上下的一片愤怒声讨,据悉,始作俑者是中国北部的一名护士,她很可能已经因此而丢掉了饭碗。
可惜,中国迄今尚未出台一部保护动物的法律。安琪感叹道:“我们不能控诉虐待动物的变态狂。”不过,显而易见的是,中国人善待动物的意识已经在过去的几年里有了很大的起色。安琪·柴推测说,转折点应该要算2003年的那场萨斯危机。民间传言萨斯病毒来源于果子狸,“也许这正是劣迹斑斑的人类应得的一次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