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爱国主义教育法扩海外青年 专家:曝北京焦虑

2023年8月25日

中国有意透过立法,将“爱国主义教育”扩大实施至港澳台及海外侨胞。旅居他乡的中国异议人士告诉DW,随著极端声音激增,海外可能出现更多诉诸暴力的“小粉红”;专家则认为,该法凸显了北京的不安全感。

https://p.dw.com/p/4VYjA
6月26日,《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送交中国有关机构批读,这是北京首次将以法律明文规定如何“爱国”。
6月26日,《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送交中国有关机构批读,这是北京首次将以法律明文规定如何“爱国”。图像来源: Wang Zhao/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国内的洗脑式爱国教育近几年越演越烈。”来自伦敦非营利组织“中国异见者”(China Deviants)的威廉(William,化名)告诉DW。

自1989年“天安门事件”之后,中国展开大规模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对就学中的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并将当时抗议的起因归咎于学生受“境外敌对势力”影响。

旅居英国之前,威廉也曾接受中国的“思想教育”。他表示,当时经常接收到一个观念,即“全世界都想陷害我,我在中共领导下顶著枪林弹雨艰难成长”,而这样“洗脑式”的教育一旦合法化,将导致更多激进“小粉红”的诞生。

今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首度送交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全文也公布在网上以“征求意见”。

该草案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包含学校、宗教团体、企业甚至家庭,向中国青年灌输爱国主义和对共产党的忠诚。其中明文规定,家长应“把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并不得从事侮辱国旗、质疑共产党英雄的历史和事迹等行为。

针对“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该法也要求应制作、传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网络信息”,同时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迎来更有底气的“小粉红”?

《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执法范圍不仅扩及香港、澳门以及台湾,甚至还包含了海外侨胞,希望藉此增进上述对象的“爱国情怀”并且“弘扬爱国传统”。

“这可能使‘小粉红’的海外攻击行为更加合法化。”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中国问题专家Kathy Huang告诉DW。

但针对小粉红的“攻击强度”(level of aggression),她并不认为立法后会有明显差异。“因为他们大部分的行为并不是出于合法与否,而是出于抽象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号召,”Kathy Huang补充道。

8月7日,英国伦敦红砖巷涂鸦再被喷洒中国社会主义标语后,有民主人士展开二次创作。
8月7日,英国伦敦红砖巷涂鸦再被喷洒中国社会主义标语后,有民主人士展开二次创作。图像来源: Carl Court/Getty Images

本月,数名中国艺术留学生在伦敦著名的红砖巷(Brick Lane)涂鸦墙上,以白漆覆盖了原先的知名画作,喷涂上鲜红斗大的24个字,宣扬中国政府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此事引起海外华人圈的广大批评,并很快遭反中异见人士透过增字、涂改进行“二次创作”。

而这样的意见冲突,很可能演变成暴力流血事件。

近年来,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都曾发生过中国激进爱国人士对“挺港”或“反中”的和平示威者拳打脚踢,例如去年10月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前的殴人事件,当时一名和平示威男子说自己遭拖入领事馆区围殴,事后中国以“任期已满”为由,将6名疑涉案的外交人员撤离英国。

伦敦的中国异议人士威廉告诉DW,他不认为“小粉红”是真正“爱国”,只是深受中国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灌输,而“对海外民主运动人士有非常大的敌意”,加上从未接触过民主式的辩论场合、未参与集会,“拳头和谩骂(因此)成为了唯一的表达渠道”。

另一位化名Emily的25岁中国留学生则表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倾向将“很多事情变成群众事件” ,虽然当局不会公开鼓励暴力,但当那些以暴力相对的人未受罚,或甚至得到赞许的时候,“他们就会延续这个行为”。

在中国驻曼城总领馆事件中被殴打的香港示威者鲍伯(Bob Chan)表示,自己遭殴打后身上有多处瘀伤。
在中国驻曼城总领馆事件中被殴打的香港示威者鲍伯(Bob Chan)表示,自己遭殴打后身上有多处瘀伤。图像来源: Toby Melville/REUTERS

人权组织“保护卫士”(Safeguard Defenders)去年的报告指出,中国在全球设有超过百处的“海外警察站”。这些单位隶属中国公安,表面上是帮助中国民众适应海外生活,实际却是追捕和骚扰异议人士。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教授洪敬富分析,这些“小粉红”被中国政府视为“爱国主义的样板”。如此激进的声音,将导致那些呼吁党国积极变革的“理性爱国之声”遭到压制。而《爱国主义教育法》一旦通过,小粉红形同获得一项法律工具,将“更有底气”为统战采取激烈行动。

海外华人:不听的人还是不听

选择“润”到英国的Sam(化名)在当地留学毕业后,曾短暂回中国工作了2年,随后再次回到英国就业,前后在当地旅居6年。他告诉DW,这些年留学的“小粉红”比例有渐增的迹象,网上极端的声音、民粹主义的思想也越来越多,令他“看微博就感到很压抑”。

即便身在言论自由的英国,Sam表示自己“从来不会主动提政治”,因为“身边还是有很多很爱国、很政治立场正确的朋友”,尤其台湾、香港的议题,担心提了“可能会有危险”。

但他认为,不论爱国主义教育法如何扩大范圍,“听的人还是听,不听的人还是不听”。

另一位化名为Apple的21岁中国留学生则告诉DW:“我不认为爱国主义教育会影响到港澳台或者海外华人。”

目前正在英国留学的她认为,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和一致性,因此容易催生激进的爱国人士。例如她从小学习很多抗日英雄及共产党的历史,但却很少读到世界历史;而2019年香港爆发反送中运动,“墙内的叙述非常单一,从来没有报道香港人被打的新闻” 。

然而,当Apple在海外第一次走上街头、捍卫自身权利时,她说:“那一刻我感到了无比的力量,也明白了为何中共要那么严格地控制任何线下抗议活动。 ”

她认为,盡管爱国主义教育合法化,“原本激进爱国的人依然会激进爱国,上过街的人也不会回头再去接受爱国那一套说辞。”

北京欲增强青年对党忠诚

分析人士表示,该草案之所以著重教育年轻族群,是源于中国当局对其青年忠诚度的担忧。

去年因“清零”政策而爆发的“白纸运动”,即是由国内跨城市的青年、学生站在抗议和表达异议的最前沿,挺身反对政府政策。这对中国领导层而言,是对党权力和执政合法性的一大威胁。

近来,中国疫后经济复苏不如预期,国内需求疲软、房地产市场动荡,青年失业率也不断攀升、屡破纪录。本月稍早,中国统计局宣布暂停公布青年失业率,引起广大舆论,许多网民纷纷发表讽刺评论

中国青年找工作难 听听他们怎么说

而根据上个月发布的最新青年失业率,目前中国有超过五分之一(21.3%)的年轻人处于失业状态。面臨艰困的就业市场,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曾引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话,呼吁青年人上山下乡、振兴农业,并要懂得“吃苦”,但年轻世代并不买单,大多选择“躺平”或者“润出去”。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学者Kathy Huang分析,考量到中国国内当前的环境,北京试图将爱国主义教育法合法化,“是一个刻意且因应时局的重新聚焦”。

她说:“这些努力揭示了习近平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安全感,以及他对党未来声望的焦虑。”

内外交迫下设立“维稳三法”

在国内经济委靡不振之际,中国在外交层面也备受挑战。自今年2月的“气球事件”之后,中国与西方之间的战略竞争和不信任日益加剧。

美国不断加紧对中国的芯片出口管制,荷兰、日本也针对有关的制造设备祭出限制;本月初,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更下令将限制美国对部分中国半导体、量子电脑和人工智能(AI)公司的投资

洪敬富向DW分析,北京在内、外形势险峻之下,正试图透过立法“更大程度地进行维稳”。除了《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之外,中国近期还修订了新版《反间谍法》、并通过《对外关系法》,这都显示了中国对当前动荡局势的回应。

6月底,当中国颁布《对外关系法》时,《人民日报》刊出了时任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现任外交部长王毅的评论。王毅指出,中国面对当前的严峻时局,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包括善用法治武器,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外斗争法律工具箱”。

不过,针对爱国主义教育,事实上世界各国都有类似的制度。洪敬富指出,只是一般民主国家的爱国教育著重公民权利、法治人权,与中国强调“三位一体”的爱国思想教育不同。

根据草案全文,该法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原则,坚持传递“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洪敬富分析,言下之意,就是要中国年轻人“爱上习近平,或爱上习近平的意识形态”。

此外,一旦爱国主义教育被放进法律的层次,就将涉及到奖惩的问题。洪敬富说,目前该法只有正向表述,说明“表现好有奖励”,但对于“不爱国”的惩罚则相对不透明,“这其实是我们需要担忧的部分”。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