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瑞士前驻华大使:我在中国下海

祝红2006年10月23日

中国的崛起愈发引起西方人的关注,也成为人们热烈谈论的话题。 10月19日,波恩的雷都国际俱乐部组织了一次以“中国崛起-挑战抑或机遇”的报告会,报告人是瑞士前驻中国大使舒爱文(Erwin Schurtenberg),他应德国前副总理及外长金克尔之邀来到了波恩的雷都国际俱乐部的所在地。雷都国际俱乐部的成员大多为德国从事外交工作的资深人士。金克尔也在会上表达了他的中国情结。德国之声记者实地报导如下。

https://p.dw.com/p/9HKL
走出瑞士的大山图像来源: AP

“我一直是瑞士驻中国使馆的商务参赞,1988年至91年当大使,91年春天,我下海了……”从瑞士前驻中国大使舒爱文地道的汉语四声发音上就可看出他的中文水平。舒爱文的中文讲得棒极了,这也难怪,因为他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中国渡过的。告别外交舞台之后,他下海从商,现在以独立董事和顾问的身份同时服务于9家企业,泰康保险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舒爱文还积极参与中国的希望工程。舒爱文常年往返于中国、泰国和瑞士之间。投身其中无疑使他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深入的了解,而瑞士故乡的因素又赋予他隔岸观火的视角和冷静,也因此奠定了舒爱文有关中国发展报告的水准。

在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报告时间里,舒爱文以详细的数字、图片生动地介绍和分析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亚洲乃至欧洲和全世界的影响。与德国明镜周刊柏林办公室主任施泰因加特在其“争夺财富的世界大战”中所提出的“亚洲和中国威胁论”不同,舒爱文与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的观点十分接近,两位老人均反对将逐渐强盛的中国视为对欧洲的威胁,从而形成对峙的立场。舒爱文更进一步,呼吁西方人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西方媒体中塑造的中国,认真对待来自中国的挑战,从中寻找发展自我的最大商机。

他说:“中国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变化也很大,无法一概而论。上海,广州,北京,青海等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了解中国就必须花时间研究中国。我向来反对冲突和对峙,我主张合作。毫无疑问,中国发生的一切对我们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但也同时给我们提供了诸多良机。”

中国同事的工作热情尤其给舒爱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周60小时的工作时间对绝大多数德国人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但不少中国人却乐此不疲。于是舒爱文发出了欧洲人应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的呼吁。

舒爱文的报告令人警醒,引人深思。对于欧洲人的恐惧心理和行动滞后的做法,曾任德国驻外大使的雷都国际俱乐部秘书长布厄斯特德博士(Ludger Buerstedde)深有感触,“报告会发出的最重要的信息是,我们正面对严峻的挑战,但欧洲没有理由沮丧和绝望,而应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看来,我们的确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机遇,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加紧努力。”

而认识是行动的基础。德国前外长金克尔倡议组织此次报告会的用心由此可见一斑。金克尔的中国情结始于上一世纪70年代。他有幸和当时任德国内政部长的根舍一道受周恩来之邀访问中国。当年拍摄的照片至今仍受到金克尔的精心保存,与周恩来的德语交谈也深深地印刻在金克尔的脑海之中。尽管金克尔与舒爱文一样对中国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加大,环境污染,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诸多棘手难题等表示担忧,甚至持批评立场,但他们更多的是对中国的发展给以肯定。俩人都认为,亚洲时代的到来是不争的事实。

金克尔说:“如今的中国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容忽视的重要成员。我非常尊敬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我认为,亚洲称雄的时代即将到来。”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