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废待兴中的缅甸
2012年4月2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记者内凯丁(Nwet Kay Khin)用缅甸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来形容该国目前的政治现状:"我现在的感觉和仰光全城停电时的感觉差不多。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夜晚有多么黑暗。突然来电的时候,孩子们会在街上高兴的大喊'嗨'。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又可以看电影,煮米饭或者打开洗衣机。但刚刚过了5分钟后又开始停电,人们的'嗨!'变成了'哎呀!'。"
改革突飞猛进
缅甸的民主化过程是一条希望和失望并存的路。如果是两年前,没有人会相信这一过程会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发展。
德国绿党驻欧盟议员洛赫比尔德(Barbara Lochbiler)在一次柏林伯尔基金会举办的活动上表示:欧盟曾经连续30年向缅甸发出同样的呼吁却没有看到任何改变,而现在的情况终于让人们感觉到整个局势在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她对此感到欣慰。与她在此一道讨论缅甸现状的还包括一系列学者、政客以及媒体的代表。
仰光"声音"(The Voice)月刊的记者内凯丁表示,特别是在媒体方面,缅甸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2008年期间还有至少20%的文章会被审查部门"枪毙掉",而目前这一比例只有10%。缅甸的记者们如今可以报道的选题范围大了许多,甚至可以写与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NLD)、环境保护以及侵犯人权有关的文章。
今年4月,反对党领袖昂山素姬以及其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竞选获胜的消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热烈反响。作为对此的认可,欧盟上个月决定将对缅甸实施的制裁措施暂停一年。
民主道路上的绊脚石
但是,缅甸民主转型的过程究竟有多么坚实的基础呢?参与讨论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一基础目前还不太牢固。柏林政治经济基金会的客座研究员洛尔赫(Jasmin Lorch)一口气列举了三种可能危害到民主化进程的风险:其一是政府和该国少数民族之间郁积的冲突风险。其二是该国民间组织的力量尚且不够。第三是缅甸政府和反对党派全国民主联盟之间还有可能爆发更大的冲突。
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东南亚办公室主任的帕哈里(Jost Pachaly)提出疑问:"如果全国民主联盟在2015年的议会选举中能够再次获得今年4月这样的压倒性胜利时,情况又会怎样?"那时缅甸政府就会陷入类似1988年一样的处境,当时由昂山素姬领导的党派所获得的竞选胜利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承认。
缅甸引起广泛关注
那么,欧盟之前暂停对缅甸实施制裁的做法是否有些操之过急?洛赫比尔德对此表示赞同,她原本希望欧盟能够逐步放松对缅甸的制裁,这样才能保留一些继续向该国政府施压的筹码。同时,她也清楚,目前对缅甸的制裁措施并没有使得该国的人权状况有所改善。
帕哈里认为,缅甸向西方开放的做法引入了一套积极的竞争机制。他介绍说,缅甸以前只能依靠中国的投资方。现在,除了中国以外,政府还可以和东盟、美国、欧洲的国家建立合作。记者内凯丁对此表示赞同,并指出缅甸现在急需境外投资。而这种需求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也体现在教育方面。同时,她希望,缅甸不会陷入完全依赖发展援助组织的境地中。
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自总缅甸实施改革以来,不仅仅是经济机构,也包括发展援助机构都被推上了起跑线。洛尔赫已经从一些缅甸非政府组织那里听到过"别用你们的善意害死我们"的说法。所以,帕哈里也强调称:"缅甸的改革需要时间和谨慎的态度。"
作者:Rebecca Roth 编译:任琛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