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生自杀事件频繁 忧引发连锁效应
2016年3月2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自去年9月至今,香港媒体共报道20多起学生自杀个案,主要是中学生及大学生。据报,学生选择轻生出于不堪学业压力,或情绪受到困扰。鉴于本月初再度接连发生不幸事件,才引起香港社会广泛关注,更担心悲剧风气会蔓延。
学民思潮前发言人、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前会长张秀贤曾经患上抑郁和焦虑症。他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表示,数年前出任学民思潮发言人期间,因为工务繁重、加上朋友离世等私人问题,令他有感压力"爆煲",情绪大起大落,更一度产生轻生念头。"当时我瘦了10公斤、有幻听、经常睡不了,后来主动求医,证实患了抑郁和焦虑,结果持续求医一年半,才慢慢好起来。"而校方从传媒报道得知他的情况,主动建议他转介公立医院精神科求诊。
张秀贤说,虽然自己非学业压力而触发情绪病,但在校园内也感受得到时下大学生的压力。"现在整个竞争文化很剧烈,感觉就是校园内无了期竞争,小学、中学要竞争,到了大学也要争取交换生计划、实习机会和好成绩毕业。早几年前辈还说念大学可以轻松一点,现在根本不行,同学生病了也不敢缺课,计算出勤率也很严格。"
学业压力大 小学生评估变过分操练
"求学不是求分数"曾是香港政府大力宣扬的口号,但过去十多年来,香港教育制度连番改革,加上当前香港竞争激烈环境下,家长望子成龙,为求子女"赢在起跑线",报读学前幼儿班丶学习琴棋书画,每年也不乏家长学童排队争夺名校学位的景象。如斯气氛下,对学生造成无形压力。
此前,大批家长批评给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全港性系统评估测试(TSA),导致学生过份操练造成压力,并在社交网站发起大规模取消TSA行动及提出罢课,最终香港教育局成立检讨委员会,提出减少试题及操练、邀请部分学校试考,惟当局未有计划取消考试,事件至今仍有不少争议。
本身是中学教师的香港教育人员专业协会教研部主任张锐辉认为,香港教育制度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他向德国之声表示,新高中学制下,过去学生面对两次公开考试,转为"一试定生死"决定晋升大学的命运,而大学改为四年学制后,学生程度差异增加,使得学校逼迫学生。"中学面对收生不足及减少班数的情况,学校为求生存,也得要在学术上做出成绩,因此压力或从办学团体和校长,再转到教师和学生身上。"
社会矛盾世代相争 年轻人感无助
张锐辉又指,当下香港社会充满矛盾与郁闷气氛,间接也影响学生情绪。"经过雨伞运动、旺角骚乱事件,令普遍年轻人产生本土想法,觉得不被尊重,因而感到失望丶反叛。加上世代矛盾,部分父母仍觉得子女升读大学,要修读工商、金融等在香港较吃香的科目,如创意产业等就觉得没那么理想。年轻人想去参加边旅游边工作(Working holiday)这类项目,长辈也未必认同。"
面对学生自杀频繁问题,香港立法会周三(3月16日)向政府提出紧急质询,教育局局长吴克俭表示,学生自杀可能涉及疾病、家庭、感情等问题,原因复杂。当局已推出五项措施,包括成立专责委员会分析学生自杀成因,安排教育心理学家到校举办讲座丶成立团队到校支援等。
教师促增校资源 学者吁解青年出路
不过,张锐辉认为,当局只是作"救火式"回应,未能治本,连治标成效亦存疑。他认为,作为老师才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辅导支援有重要角色。然而,现时教职员行政工作繁重,因此他促请政府增拨资源予学校增聘教师,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关顾学生。
香港大学防止自杀中心总监叶兆辉教授接受德国之声时则指出,2015/16学年前六个月已有超过20宗学生自杀个案,并不寻常,亦反映现时对学生情绪支援工作未必奏效。而传媒处理学生自杀新闻的手法,网上渲染的报道,或会造成反效果,社会气氛差也有影响。"他认为,但要治本的话,就得解决青年人出路问题,减低他们的无助感。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email protected]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