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访华 经贸是个大问题
2015年10月2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经济在降温。今年第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长率只有6.9%,是多年来的最低值;自从今年2月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也在逐月下挫。远在万里之外的德国也能感受到中国经济的不景气: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字,德中两国2014年的双边贸易额达1540亿欧元,中国早已成为了德国在欧洲以外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而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两国双边贸易额已经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1.8%。
事实上的危机
"整个经济界都受到了波及!"中国欧盟商会主席、来自德国的武特克(Jörg Wuttke)担忧地说,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德国企业、欧洲企业都受到了影响。"他对德国之声表示,目前,在华德国企业之间弥漫着强烈的悲观情绪,"整个夏天有太多的坏消息:人民币贬值、股市狂跌,而第二、第三季度的汽车销售数字也很不好看。"
武特克估计,在今后一两年内,中国经济增长还将进一步放缓,"事实上这就是一场危机,德国汽车业等不少行业都会受波及。"他预计默克尔总理将在与中国总理李克强等人会晤时重点讨论当前中国经济遇到的问题。
危机当前莫慌张
华东理工大学的宏观经济学者沈凌却不愿意将经济增速放缓称为一场危机。"毕竟依然还有6.9%的增长率,这不论放到全球的哪个国家都是很突出的一个数字。"这位早年间在德国波恩大学求学的中国学者分析说,中国经济如今正面临着结构转型的压力,30多年来的旧有发展模式已然是不可持续的。他对德国之声表示,一方面,结构转型会造成增速放缓,而另一方面,这也会给德国这样的国家带来历史性机遇。
"面临结构转型的中国需要德国的技术。"沈凌说,在战略上,中德两国其实并非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比德国低很多,因此他们需要德国比较成熟的技术,这些成熟的技术对不少中国企业而言,依然是比较尖端的。"沈凌强调,只要德国不把真正最为尖端的技术转让给中国,中国企业在技术层面上不会对德国企业构成显著的威胁。
这位中国学者由此认为,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将为两国关系提供新的增长点,"贸易额下滑只是短期的,长期来看,中国需要更多的高端技术。而我们又能从谁那里得到高端技术呢?美国以及日本可能在外交、政治层面有些麻烦,那剩下的就只有德国了。"
欧盟驻华商会主席武特克则再次强调,中国政府应当切实落实早先作出的改革承诺,从长远着手,真正推动转型。他说:"就目前来看,中国政府应对经济疲软的方法不外乎加大投资、投入更多的钱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短期手段。"
而德国对外关系研究所所长、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Prof. Eberhard Sandschneider)认为,欧洲经济界的这些呼吁可能并不能对中国的改革产生真正的影响。但他同时也表示,尽管有着一些矛盾,德中关系依然处于最好的时期,"两国经济依然紧密相连,那些令人不快的话题也不再能够直接左右德中关系。"
德国依然是中国在欧洲的最重要伙伴
桑德施耐德教授所指的"令人不快的话题",其中就包括中国人权问题。他对德国之声表示,此次默克尔访华,很有可能再次提及这一话题。"这是德中两国战略对话的一部分。经济话题是会谈重点,但这一事实并不会让其他重要话题就此消失。"
不过,至少在上周的伦敦,习近平访问英国期间,这些"令人不快的话题"就仿佛消失了一般。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主任韩博天(Sebastian Heilmann)认为,这会给默克尔的中国之行增添压力,"中国政府会希望德国也像英国那样向中国表现出友善和重视。"韩博天说,即便默克尔总理能够在一些敏感话题上进行批评,中方也不太可能再像前些年那样耐心倾听。这位德国智库主任担忧地指出,今后英国可能会取代德国,成为中国在欧洲最主要的合作伙伴。
欧盟驻华商会主席武特克则认为这种担心是杞人忧天。"中国人都是实用主义者。他们很清楚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有着巨大的对华出口贸易额,欧盟对华出口额的一半都是来自德国;德国还有掌握着高端技术的制造业,这也是其他欧盟国家所不能提供的。习近平不过就是去伦敦坐了一趟女王的马车而已,上述事实是改变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