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2016年中国经济前景惹人忧

安静/雨涵(路透社等)2016年1月9日

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连续46个月下滑,增加各界对于中国通缩风险升温的担心。

https://p.dw.com/p/1HadJ
Symbolbild China Industrie Arcelor Mittal Automotive Steel Co. in Hunan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9日发布2015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上个月,CPI同比增长1.6%,符合预期,PPI同比下降5.9%,连续第46个月下滑。路透社就此指出,这凸现随着中国经济降温,中国制造商面临巨大压力。

德国商业银行(Commerzbank)驻新加坡高等经济师周浩在给路透社的回信中写道:"通胀维持温和,而PPI持续通缩则显示中国公司将不得不减少负债,因为许多工业的进一步扩张都只会带来更多损失。"

新浪认证为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9日在微博上发文指出,尽管基数有利,PPI降幅毫无改善,工业部门通缩严峻。15年全年CPI和PPI分别录得1.4%和-5.2%,远低于14年水平。需求不足导致通缩升温是16年内首要风险,政策宽松及供给侧改革应同时发力,力抗通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在《证券日报》网站发文总结称:"综合宏观、微观及影响价格运行的各种因素来看,2016年物价增速下行的压力将大于2015年。"

前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在新浪认证微博上就最新数据评论道:"中国宏观经济继续探底、增速继续放缓,呈现通缩态势,预计触底拐点年内见。"

多项调查结果均不乐观

上周,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联合公布,2015年12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小幅升至49.7。该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在12月仍处在萎缩状态,为连续第五个月萎缩,但是较11月的萎缩步伐稍有放缓。

中国媒体指出,此次小幅回升主要归因于需求回升带动生产增速加快,但该指数低于历史同期水平,特别是从业人员指数续降至四年来最低水平,表明制造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路透社认为,这使有关2016年中国经济趋稳的希望变得渺茫。

China People's Bank of China in Peking
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冷"图像来源: Teh Eng Koon/AFP/Getty Images

位于纽约的研究机构中国褐皮书国际(China Beige Book International)发布报告表示,根据其进行的最新调查,中国企业的成本价上涨,销售价却下滑至历史最低,调查指出,公司好像遭遇真正有害的通缩,这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这一观点受到许多其他经济学家的赞同。

褐皮书国际的主席米勒(Leland Miller)在报告中写道,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形势全面恶化",急于寻求成功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型尝试将不得不暂时搁置。

褐皮书国际系列报告从2012年开始发布,报告基于对中国国2100多家公司的调查以及对银行家、经理和高管的访谈。

中国人民银行上月下旬发布的第四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也得出类似结果: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较上季下降1.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8.4个百分点。其中,超过一半的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冷"。

路透社写道,通缩趋于顽固的风险对中国而言是场恶梦。中国渴望避免陷入价格下跌导致经济活力下降的困境。通缩循环会造成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企业投资动力减少,因为普遍认为价格将继续下降。一旦陷入这种循坏,就极难摆脱。中国的决策者一直担忧心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因为后者一直在试图摆脱这种恶性循环。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email protected]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