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AI完成贝多芬未竟之作 《第十交响曲》全球首演

Sabine Oelze
2021年10月10日

贝多芬逝世后留下了未竟之作第十交响曲。如今音乐学家及计算机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以演算法完成了这部作品。人工智能的创造力能否超越音乐天才贝多芬?

https://p.dw.com/p/41UY0
Ludwig van Beethoven
图像来源: Gemeinfrei

(德国之声中文网)演算法正主导我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驾驶汽车、工作或各种活动都少不了人工智能。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创造力似乎是人类大脑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有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这道防线已经越来越薄弱,甚至已经被突破? 

在电脑成功替古斯塔夫·马勒和弗朗茨·舒伯特完成未竟之作后,现在轮到了贝多芬的最后一部作品第十交响曲。1827年贝多芬逝世时,留下了这部未完成作品。第十交响曲只有几张手稿留存,部分是简短未竟片段。 

为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年(因新冠疫情推迟举行),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这部作品在2021年10月9日的贝多芬音乐节上首次演出。总部设立于贝多芬诞生地波恩的德国电信公司组织了一个专家团队。这群音乐学家、作曲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尝试分析和学习贝多芬的风格,以完成贝多芬的未竟之作。 

Deutschland Beethoven Orchester Bonn Dirk Kaftan
由德克·卡夫腾担任指挥的波恩贝多芬管弦乐团10月9日首次演奏第十交响曲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 / NurPhoto

模仿贝多芬风格 

贝多芬的草稿、笔记及其生活时代的乐谱被输入到人工智能系统中。萨尔斯堡卡拉扬研究所所长罗德(Matthias Röder)表示:“你必须想象,贝多芬在迸发新灵感时会写下笔记。有时候是书面文字,有时候是音符。” 根据这些材料,罗德和他的团队对“贝多芬会如何发展某些东西”进行了假设。 

这里假设的是,音乐如同语言一样是基于一个个小单位;所以学习音乐的过程就像学习知识。人工智能反复学习贝多芬的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和和弦四重奏并进行训练。如同大脑中的神经网络,电脑能够自行创建新的连接。人工智能将最合适的结果反馈到系统中,由此加入新的音符。 

如此一来,这部作品不断延申。“人工智能能为一个段落提供20个甚至100个版本的可能性。”哈佛大学音乐学教授莱文(Robert Levin)表示:“这是无尽的魅力,因为如果演算法做得好,每一次尝试都是合理的。” 

Album Cover | Ludwig van Beethoven X - The AI Project
贝多芬与人工智能将擦出何种火花?图像来源: Modern Recordings/BMG/Warner/dpa/picture alliance

对研究人员而言,这样的合作非常令人兴奋,因为它演示了机器能如何辅助、甚至模仿人类进行音乐创作。纽约罗格斯大学艺术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贝多芬人工智能”开发者埃尔加马尔(Ahmed Elgammal)表示:“我们想要更好地了解音乐创作过程中的技术状况,并且试图探索极限。最后,我们使用了所谓的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些模块。” 

但这样的研究项目对音乐家们有何好处? 

音乐学教授莱文说:“你可以说,电脑是用演算法做到的。没错,但是人类依据的也是经验和训练。两者的差距其实不是太大。” 观众现在可以亲自来听听看“原版贝多芬”和“人工智能作曲”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由德克·卡夫腾(Dirk Kaftan)担任指挥的波恩贝多芬管弦乐团10月9日首次演奏贝多芬与人工智能“共同谱写”的第十交响曲。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