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RI所长季北慈谈中国军费及军力部署
2009年6月10日德国之声:中国官方公布的2008年度军费开支约为418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将中国"隐性开支"统计在内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官方数字的两到三倍。您对此有何看法?
季北慈:国际研究机构普遍认为,中国官方提供的军费开支并没有包括各方面的开支。因此,你经常会看到高于中国官方统计的数字。这也是为什么瑞典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年鉴中的中国军费开支高于中国官方数字的部分原因。举例而言,军费开支统计中是否应包括购买外国武器的费用?我们认为应该包括在内。大部分全球统计数字亦是如此。但中国的官方年度统计不包括购买外国武器的开销。此外,中国的核武器研发很可能也不包括在内。
德国之声:中国强调,军事透明的前提是不能危及国家安全。那么,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军事透明度上的差异究竟体现在哪里?
季北慈:中国向来在军事事务上相当缺乏透明度。在当今世界主要国家中,中国军事开支的透明度是最低的。不过,过去10年以来,中国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打开门,在向外界公开其军事开支项目上更为透明。例如每两年发布一次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从中看到越来越多关于军费开支的细节。尽管如此,中国在军费信息透明度上仍远远落后于日本、美国、英国,甚至俄罗斯。
以美国为例。美国军费预算每年必须提交国会讨论。当然,其中有些内容是机密,不会公开全面信息。但是,如果看过美国军费预算通过的具体过程,就知道,相关内容会制定成一本厚达数千页的书,其中包含大量信息和数据,以及军费开支的具体细节,目录划分得非常详细。而中国通常的做法是,列出三大项主要开支用途,分别是:军备、维护与运输、人员。这是三个很大的类别。
德国之声:中国方面称,军费的提高主要用于改善军队人员待遇。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季北慈:在任何军费预算中,工资和人员费用总是占开支的很大一部分。经历了物质匮乏的时期后,近年来,中国军方在努力提高军官和士兵的工资和待遇。所以我认为,中国军费预算中的确在这方面有更大的投入。但与此同时,许多方面的开销并没有出现在年度预算中,这也是事实。
德国之声:您一年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还看不出中国未来的意图是进行战略防御还是进攻"。如今,中国的战略意图更明确了吗?
季北慈:这并不是单纯的防守或进攻那么简单。大多数军事力量的原则是两者的混合。关键在于,在多大程度上以防守或进攻为导向。我认为,今日中国的军事力量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防守为导向的。但是,中国军队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些方面,为中国采取更为主动、更具进攻色彩的行动,创造了条件。我认为,显而易见,中国在过去5到10年里,在台湾附近部署导弹和其它军事设施,明显是在必要情况下采取进攻行动的军事部署。如果出现某种情况,中国感到有必要的话,当然能够对台采取具有极强攻击性的行动。幸运的是,台海形势有所好转,但中国的对台军事部署仍保持具有潜在进攻能力的态势。
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未来的形势如何发展,就不那么明确了。中国显然正在增强海军军力,以具有大陆海岸线以外的远程行动能力。我并不认为这就一定具有进攻的性质。但我们必须尊重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数年、乃至数十年之内,中国将稳步增强海军军力,以维护自身利益,而中国的利益正在变得越来越全球化。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军事力量也将随之越来越胜任远程行动。
德国之声:有人预测中国的军事实力将在20年后赶上美国。您对此作何评价?
季北慈:尽管中国的军费开支位居世界第二,仍仅是美国的十分之一。美国单单在军事研发领域的投入,就超过一千亿美元。所以,毫无疑问,美国完全在另一个级别上,无论是军事开支,还是军力。我认为,20年,这是一个极为乐观的预测,而且很可能是建立在美国停滞不前的假设下,而这一假设显然不成立。我对这一预测持十分质疑的态度。
这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问题在于:随着中国在西太平洋不断扩张、并展现其影响力,美国和中国是否能就双边关系达成一些协议和谅解,以避免冲突。这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在瑞典国际和平研究所进行了许多工作,以为此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思考,并努力确保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其实力的增长,能以一种有利于和平与安全的方式实现。
作者:苗子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