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八股中蕴含变革信号?
2013年11月1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历时四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周二(11月12日)宣告闭幕,中共中央通过官方媒体发布会议公告的方式,承诺建立一个特殊的"领导小组"来主导"深化改革"。法新社认为,该团体的人员构成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改革的方向,但有关详情并未出现在媒体报道中。
"三中全会"在中国政治语境中具有特殊意义,此前中共的几次重要政策变化均在三中全会上作出,尤其是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此后的经济开放政策铺平道路。
强调市场作用 开放油气领域
中国官方媒体公布的全会公报基本遵循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泛泛而谈式"中共政治语言,比如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法新社指出,中共政治决策有时会体现在细小的"用词变化"中,而在从前的官方文件中,描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扮演角色时经常使用的说法是"基础性作用"。
路透社分析称,这一说法可能意味着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逐步实现市场自由化,允许民间资本参与。瑞银集团经济学家陶冬表示,本次全会对于市场作用的强调"对于中国而言犹如一场革命"。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领导人尽管决心开放油气产业,但相关改革将逐步进行。大和资本市场香港公司(Daiwa Capital Markets)专家Dennies Ip对路透社表示,"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仍需许多资本密集型投资,因此需要大型国有集团。"而能源领域的自由化也将是有限的,私营企业可能会首先被允许投资参与一些油气管道项目。
虽然提出"深化改革"、强调市场作用,本次三中全会同时一再重复坚持中共"核心地位"论调,对于国有经济角色的马克思主义论述也"老套重弹"。会议公报指出,要在2020年之前在"重要领域和关键性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看上去,在改革方向问题上似乎达成了强大的共识,但在如何推进改革的问题上,依然没有",伦敦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王庆伟对法新社分析道。
王庆伟表示 ,三中全会公报似乎释放了"一定的妥协(讯息)",但也包含了对今后变革可能构成潜在障碍的一些因素。
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则认为,公报中强调了平衡,有些主张在前文中提出后,又在此后段落中很快被否定。"从这一点上来看,公报类似于美国总统的国情咨文",李侃如对法新社表示,"每个关键选民阶层都能找到一句(适合自己的)话,但最后文件是否能前后一致并不重要,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在文本中各取所需。"
"党八股"中寻找有用讯息
本次公报文字冗长,具体内容极少,但一些分析家还是在其中找到了一些据称令人报有期望的"信息碎片"。
美林银行经济学家陆挺和治晓佳发表报告称,"我们能在公报中发现一些有益的暗示,例如司法改革和一些土地改革,但该份公报并没有让本次三中全会成为一个具分水岭意义的事件。"
两位经济学家认为,公报中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扮演角色的描述,也就是"基础性"和"决定性"的差别,并没有重大的政策含义,"对于多年来在中文方面接受密集训练的我们这些以中文为母语者而言,很难分清两者的区别。"
此外,公报中没有触及广受关注的一胎化生育政策以及城乡二元化的户籍制度。
"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
三中全会公报发布后,上海股市当天下跌38.83点,跌幅1.83%,报收2087.94点。分析家认为,股市反应消极的原因是,全会公报内容空泛,缺乏细节。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正值中国最高领导人权力交接一年之际,习近平在去年11月接任中共总书记,并在今年3月成为国家主席。
上海独立经济分析家谢国忠对法新社表示,习近平所发动的反腐运动更具有短期效果,而非长期的制度化改革。"消除经济扭曲的唯一途径是绑住政府官员的手,这就是为什么对于任何经济改革而言,反腐运动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分析家认为,归根结底,未来的具体行动才是判断本次会议成果的最终依据。瑞银集团经济学家姚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我们认为刚刚闭幕的本次全会具有标志着开启新一轮积极变革的潜力……现在该说的都已经说了,新领导层必须做那些该做的事情。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综合报道:石涛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