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免费公交真能“治好”空气污染?
2018年2月1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欧盟已经向德国发出警告,联邦政府如果不解决一些城市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就会遭到处罚。柏林方面于是计划在五个城市试验短途公交免费的办法,以求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个长期实施类似措施的城市。曾深入研究过塔林案例的交通问题专家卡茨(Oded Cats)就此接受德国之声采访。
德国之声:塔林为何实施短途公交免费的措施?这项试验是否成功?
卡茨:这一政策的目标是,让公交车和轨道交通更具吸引力,减少汽车流量,同时让失业者和低收入人群出行更为容易。我想,最后一个目标是达到了。许多低收入者现在外出更多。
而在(吸引驾车者)更换交通工具方面,并没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不过措施实施一两年后,短途交通使用量确实增加了14%。不过其中大部分来自于之前的步行者,或者原来就搭乘公车的人更为频繁的坐车。只有很少部分来自于汽车驾驶者。所以并不能说汽车交通流量有所减少,或者堵车以及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问题得到解决。
德国之声:为什么驾车者对于这样的优惠措施没有兴趣?
卡茨:从其他那些短时间测试免费公交的城市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选择自己开车而不是坐公车,主要并不是因为钱,而是不同交通工具的出行质量。要吸引新顾客,让公共交通班次更为频繁会比单纯降价更为有效。
德国之声:德国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让更多人放弃开车?
卡茨:塔林以及许多其他地方的例子证明,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驾车出行的成本:汽油价格、停车费以及入城费。必须提高人们因为外出开车而实际产生的那些费用。
关键在于,驾车者必须为大家所不乐见的汽车交通所带来的副作用买单,比如空气污染和街道拥堵。采取刚才提到的那些措施就能起到效果。只有当驾车者因为开车而不得不掏腰包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改变主意。然后还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公共短途交通替代方案。
德国之声:对于那些已经尝试免费公交的城市,德国能够如何借鉴?
卡茨:我们可以了解,为何这样的措施无效。许多城市-其中最知名的例子是比利时哈瑟尔特(Hasselt)-多年实施免费公交政策,然后又重新开始收费,因为经济上无法支撑。对于当地的决策者而言,这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但别无他法。
德国之声:拥有50万人口的塔林为何能够负担得起免费公交?
卡茨:爱沙尼亚各地税率不同。有很多人生活在塔林,却在其他地方登记户籍。这样国家就流失了巨额税收。政府希望通过免费公交吸引人们在塔林登记户籍,因为这项优惠只有登记在籍的塔林居民才能享受。而城市可以用由此带来的额外税收填补运营短途交通所带来的开销。
奥德特·卡茨(Oded Cats)是荷兰德尔福特科技大学的交通与规划专业副教授。除此之外,他还在瑞典皇家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他的研究重点是运输网络交汇区以及与此相关的运营业务、政策制定和出行模式。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