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专访:纳粹高官之子 中国建筑之星

祝红2006年10月2日

德国著名城市规划人和建筑设计师之一-阿尔伯特-施佩尔于1934年在柏林出生,父亲施佩尔曾为纳粹主建筑师和军备部长,祖父也是建筑师。下面是阿尔伯特-施佩尔接受德国之声中文网的专访。

https://p.dw.com/p/9Bov
德国著名建筑师施佩尔及同事图像来源: AS&P

施佩尔是细木工手艺学徒出身,曾在慕尼黑攻读建筑学。毕业后很快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并开始将目光投向世界各地,中美洲、阿拉伯世界和中国的许多项目都留有施佩尔的手笔。与此同时,施佩尔曾常年执教于凯泽斯劳滕大学的城市和地区规划系。到目前为止,施佩尔在国际国内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比赛中荣获20多个一等奖。1995年,施佩尔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参加了改建天津一个老城区的项目,从此以后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德国之声:您出生在一个建筑师世家,您是长子,是家里5个兄弟姐妹中唯一继承家业的人。作出这一决定是出于偶然,还是出于继承家业的责任?

施佩尔:当建筑师自然不是出于偶然的原因。不仅父亲,祖父是建筑师,母亲也出身于一个从事工手艺的家庭。所以作为长子的我以后走上了搞建筑之路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细木工学徒在德国为期三年,是建筑学的基础。

德国之声:您于1964年开设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并很早将目光投向了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这种做法在德国并不普遍,您为何热衷于参与其它国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项目?

AS&P Skizze der Changchun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Area
长春汽车城规划图图像来源: AS&P

施佩尔:对,我很早就对国外的项目发生兴趣。上大学时,我曾在瑞典和土耳其做过实习。这也许是历史造就的原因吧。二战结束时,我11岁,我曾去过美国,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参与国外项目是一个走向世界的好机会。当我遇到去国外工作的机会时,我便毫不犹豫地欣然接受了。这种做法虽然在德国非常少见,但却是我的爱好。上学时,我常常听英语广播,掌握了这门外语,走出国门是我的一大心愿。现在本公司业务的50%是国外业务。对本公司来讲最重要的是将德国的先进建筑技术和建筑理念传送给其它国家。

德国之声:您手下聘有1百多人,受您雇佣需具备哪些条件?

施佩尔:首先必须具备极好的专业知识,具有灵活性,掌握外语知识,还必须随时准备去国外工作。遗憾的是,能够做到这几点的德国人并不很多。

德国之声:让我们暂时先把思绪拉回到过去。孩提时代,父亲难得在家,您曾说,父亲对您就象是一个幽灵。母亲则是您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亲人。母亲的哪些品质最令您难忘?

施佩尔:每每回忆母亲,首先想到的总是她的笑容。母亲虽是普通的家庭妇女,但非常聪明。母亲有6个孩子,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但却给我们每个孩子最大的关爱。

德国之声:您拥有40年的国际工作经验,请问,走向世界对您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AS&P Wohnhäuser
安亭新城一景.图像来源: AS&P

施佩尔:最吸引我的有两点,一方面是项目所在国家均处在发展阶段,国家愿意为建设大量投资。这些国家往往会出现农村人口蜂涌到城里的严重问题。我认为,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知识,帮助这些发展中国家解决问题。欧洲与这些国家正好相反,城市建设已大体完成,由于新生儿数量下降,城市会越来越小。比如在德国就根本不存在建设新城的问题。第二个原因是,我对异国文化、社会习俗、风土人情极感兴趣。这也是我们去非洲、阿拉伯世界以及中国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

德国之声:参与国际项目就意味着您常年奔波在外,那么您还有时间从事您的业余爱好,正常的家庭生活也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吗?

施佩尔:我的确经常外出工作,直到今天依旧乐此不疲。我没有很多个人爱好。我的职业和旅行就是我业余爱好的一部分。业余爱好和工作是难以分开的。我有时会在一个城市或地方多呆三、四天,以旅游者的身份参观城里的历史古迹。回到德国后,我有时也会几天不与外界联系。我没有孩子,与心爱的夫人生活在一起。夫人现已退休,但退休前曾是德国知名的戏剧和电影演员。我们在一起已生活了37年。

德国之声:请问您的建筑理念和风格是什么?

施佩尔:我们建筑师事务所的建筑风格和理念是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适应其所在社会的需要。在建筑学上,我们没有固定的风格和模式。目前的国际建筑语汇是“多样性”。在国际建筑领域,各国的建筑类型已越来越接近。因为一位上海经理的使用需求与身在伦敦的经理的使用需求是没有很大的区别的。重要的是一座城市的整体规划应考虑所在地的地貌、景观、气候等因素,让每一座城市拥有自己的特点。

AS&P Fudan Universität
上海复旦大学新园区图像来源: AS&P

德国之声:您从1995年开始进入中国建筑市场,至今已参与了80多个项目的设计。您对中国项目的结果感到满意吗?

施佩尔:满意是谈不到的。但我对上海安亭汽车城项目的进展情况感到非常满意。因为安亭的建筑首次使用了节能的环保技术,将大大减少用户使用时的耗能量。

德国之声:您迷恋中国建筑市场的原因是什么?

施佩尔:我对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和她的历史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另一方面,将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氛围中产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与欧洲想法相协调极具挑战性,但是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

德国之声:中国的建筑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作为资深城市规划人和建筑师,如果请您给中国建筑同行提出宝贵建议的话,那么将是哪些建议呢?

施佩尔:如果真的允许我这么做的话,那么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注重建筑质量。注重项目的施工、环保、可持续利用等因素。为了生活质量,多投入一些资金是值得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使用节能环保技术方面,安亭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德国之声:中国给您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施佩尔:决策速度快。

德国之声:最不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AS&P Siemens Centre Schanghai
上海西门子中心图像来源: AS&P

施佩尔:有些中国公司不遵守合同规定。甚至有的公司违约,不按照事先签署的合同付款,尽管我们完成了我们的分内工作。

德国之声:鉴于中国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施工速度快,建筑项目规模巨大等因素对德国建筑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对于计划进军中国建筑市场的德国建筑师,您有哪些忠诚的劝告?

施佩尔:在登陆不无风险的中国建筑市场之前,一定要对合作伙伴有充分的了解。进入中国建筑市场就如同在历险。幸亏我们在中国已积累了10多年的经验,基本熟悉了那里的运作规则。但对准备进入中国市场的建筑师来说的确是不无风险的。当然没有冒险精神是办不成任何事情的。

德国之声:您认为,进入中国建筑市场的前景如何?

施佩尔:如果我们确实在设计时确保建筑项目的环保质量的话,那么前景是十分看好的。当然,我们不仅对中国的建筑市场感兴趣,我们也不断在世界各地寻找新的挑战。我们是德国唯一一家40年来不断参与国外建筑项目的建筑师事务所。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