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外交政策在悄悄变化

2007年7月5日

曾任美国国务院东亚司司长和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霍尔布鲁克在南德意志报发表文章,评论与中国有关的三件大事:朝鲜表示将关闭核反应堆、苏丹同意联合国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遣维和部队和缅甸军人政权的代表上周与美国政府代表会晤,商谈缅甸反对党领袖昂山素姬问题。朝鲜、苏丹和缅甸与中国关系密切,现在这三国的当权者都向美国做出了让步。文章开门见山地写道:

https://p.dw.com/p/BCiU
板门店的朝鲜士兵一如既往密切注视"美帝国主义"的动向图像来源: AP

“三件看起来互不相关的事并不一定就能反映一种趋向,但它们如果能对观察美中关系起到启发作用,那就值得重视了。…… 朝鲜、达尔富尔、也许还有缅甸,这些例子是中国外交政策发生深刻变化的信号吗?肯定不是,但应该关注和欢迎这些事件。美国与中国在许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在人权、西藏和贸易等根本问题上的分歧很深。但也有很多能创造机遇的共同利益。……

今天,一年一度的八国集团合影留念已没有多少价值。如果俄罗斯是集团成员,而印度却不是,八大国就不能继续自称为世界主流民主国家。如果加拿大和意大利属于八国集团,中国却在外,八国集团也不能自称为世界主流经济大国。在中国和印度加入这个俱乐部之前,就能源、气候变化、艾滋病、非洲和贫困等问题发表的空洞无物的公报就毫无意义。这两个国家越来越重要。就象我们现在在朝鲜和达尔富尔问题上所看到的一样,有这两个国家参与,才有可能为解决问题做出共同努力。”

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在伊拉克问题上也可略见一斑。北京决定免除伊拉克所欠中国的债务,商务部长薄熙来签署了一份相应文件,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将积极参与伊拉克重建工作。新苏黎世报就此发表评论说:

“这一声明背后的本质问题是,伊拉克是世界上石油储藏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要保障自己在这个国家的未来利益。西欧的政治家、特别诸多媒体都以悄悄然幸灾乐祸的心情猜测华盛顿将在伊拉克战争中遭到何等惨败,而北京为了赢利的前景,关注的是其它问题。

Forum Artikelbild Zukunft im Irak
伊拉克的未来在哪里?

近十年来,中国石油依靠进口。今天,中国一半的石油消费量来自国外。中国城市居民的快速机动化对这一发展态势起了决定作用。中国在保障石油合同和钻探权的问题上并不关心人权和公民权,更多优先考虑的是自我经济利益。中国对伊拉克做出的姿态充分说明,与大多有疑虑倾向的欧洲人相比,中国更为积极评估两河流域的未来。”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