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左右世界原材料能源市场
2004年5月11日人口稠密地区的房地产热以及对汽车需求量的增加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为此将消耗大量水泥、玻璃、铝、铜和塑料,特别是钢材。德国钢铁经济联合会主席迪特.阿梅凌不久前抱怨说,中国需要如此之多的铁、煤、焦炭,以致于国际市场上出现原材料紧缺。尚无迹象表明中国经济会停止目前的繁荣。中国目前钢材消耗量是美国的一倍,虽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
虽然2000年至今中国的钢材生产翻了一番,以年产2亿6千万吨位居世界榜首,但本年度中国预计仍需额外进口4000万吨钢材。这一数字几乎达到德国一年的钢材产量。
荷兰国际集团驻港研究主管Peter.So认为,如果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就可以部分减少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
他说:“对原材料的需求为什么会远远超出供给?这部分是因为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许多小型商家不能有效地把消耗掉的原材料转换成成品。假如政府能够制止小商家的参与,例如不再向其提供贷款,而使原材料集中到引领市场的大型商家手中,那么就能够减少原材料的浪费,部分解决原料紧缺的问题。”
本年度中国预计仍将成为美国之后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自1993年起开始进口原油,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去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约达8500万吨,比上一年增长30%。
为了在未来能够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中国目前正努力使自己的原油供给实现多样化。北京政府努力在中亚和俄罗斯开辟新的资源。迄今为止,中国大部分的原油进口来自中东,首先是沙特阿拉伯、伊朗和阿曼。
中国本身的原油储备濒临枯竭。为了长期确保重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北京努力与俄罗斯达成修建从西伯利亚通往大庆的输油管道的项目。但尚不清楚这笔交易是否能够成功,因为除了中国外,日本也对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垂涎三尺。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三月份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紧急警告,能源和原材料短缺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致命弱点。
温家宝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缓解当前能源、重要原材料和运输的供求矛盾。一方面要增加煤炭、电力、油品生产,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促进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衔接,保障居民生活、重要行业和重点企业的需要,加快大型煤炭基地、重要电源电网建设,加快石油等重要资源勘探开发,加快重大交通运输干线与枢纽工程建设。另一方面要坚持增产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
不仅原材料出现短缺,电力同时也出现短缺。去年,中国大部分地区首次经历了大规模的拉闸限电。21个省市自治区部分停电或至少定量供电。
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显然低估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及其所需的配套资源。仅一年内市场对电力的需求就增加了大约15%。根据官方预测,到2020年,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将接近目前的3倍。因此,中国政府目前准备暂停对能源需求量大的工业领域的投资,转而尽快提高发电能力。但电力紧张的情况最早要到明年才能得到缓解,那时将有新的电厂并网发电。
(凯尔丝汀.洛瑟/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