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环境治理:初战告捷 任重道远

ARD
2019年7月14日

雾霾、饮用水污染以及土壤毒化等问题,在中国普遍存在。五年前,中国总理李克强正式向环境污染问题“宣战”。五年后的今天,环境问题虽依然存在,但情况的确已有明显好转。

https://p.dw.com/p/3Lo3L
Global Ideas China Radfahrer in Taiyuan
在很多城市,雾霾问题仍然严重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Wjj

(德国之声中文网)监测空气质量的App,比如Airpocalypse, AirVisual或者AirMatters在中国非常流行。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广泛地监测和发布空气质量指标。同几年前相比,空气质量的粉色警报已经很少见到。中国的空气质量已经明显改善。北京独立的环境研究所IPE所长马军表示:

"中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经使废气排放明显降低。减少燃煤、加强监控以及重整重工业,是空气质量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此前,政府还加强了对重污染企业、尘埃严重的建筑工地以及道路交通的管理。这一切促成了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不仅在北京,华北各省的情况也都有所改善。长江三角洲的情况也同样有明显好转。"

在拥有人口2300万的中国首都北京,PM2.5指数从2013年至今已经减少了接近一半。该指标反映空气中颗粒小于2.5微米漂浮物的数量。中国尝试了多种手段,试图改善华北及华东地区的空气质量。2017/18年冬季,中国政府实施了该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暂时关闭钢铁及水泥企业措施。这一冬季特别行动计划旨在降低空气污染程度。

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分部的米利维尔特(Lauri Myllyvirta)在北京表示,当时对钢铁和铝都采取了限产措施。她表示:"大多数企业不得不在冬季将产量减半。北京、天津以及华北其他26个城市中的水泥厂则暂停生产。就整个中国而言,钢铁和水泥产业的产量分别下降了25%和10%。"

此外,中央政府的环保部门还加强了对企业的巡查。地方政府往往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环保规范,而中央政府则试图遏制这种局面今后继续蔓延。这还远远不是全部。米利维尔特表示:"另外一项尝试也非常重要,华北地区传统上使用煤炭取暖和做饭,现在则正在以电力和天然气取而代之。此外,还对大型建筑工地做出更严格的规定,并对大型载重车予以限行。这些措施也使得对重工业产品的需求量不断下降。"

2017/18年冬季,大约350万个家庭完成了煤改气工程。但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根源仍然是重工业。华北及华东地区空气微颗粒的40%至50%仍来自重工业。环保专家马军认为,政府限制大型企业的措施方向是正确的。他说:"京津塘地区每年消耗大约四亿吨煤,山东的燃煤量也大致如此。上述两个地区的燃煤量就相当于整个美国的燃煤量。我们必须对整个工业进行转型,这样才能真正减少燃煤量。"

昏黄一片 北京今日“立霾”

在饮用水治理方面收效则远远不如空气治理。北京独立环境研究所IPE主任马军向记者展示了该研究所推出的"蓝地图"App。这是一款展示地下水污染情况的应用软件。

"中国的水污染问题仍很严重。改善这一状况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尤其在地下水方面,这需要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水污染状况仍在恶化,还没有出现转机。污染问题很严重。我们开始监测时,50%的地下水贮备属于差或非常差的状况,后来这一比例升至60%,现在已经接近70%。"

造成这一状况的不仅是工业界,农业也难辞其咎。农药、杀虫剂以及各类垃圾流入江河湖泊,从而进入地下水。尤其在农村地区,情况更为严重,因为当地农民都是从较浅的水井中取水。还有一些工业企业直接将有毒物质排入地下水。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解决水污染的难度要比空气治理大得多。首先,相关的国家部门就有三个:环境部,水利部以及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