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立法网络实名制
2012年12月28日这部《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周五(12月28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该法案旨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同时也对加强网络用户身份管理作了具体规定。据分析人士指出,这种管理就是指网络实名制。
目前,中国大约有5亿网民。在此之前,中国当局已经采取不少措施,对网络进行管制,其中包括内容审查,以及屏蔽不少境外网站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飞则对媒体表示,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不少人担忧,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同样受到威胁的还有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李飞同时也表示,一些公众担心出台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会影响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发表监督批评意见、揭露腐败行为,是没有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纪检监察等有关机关要切实采取措施,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对通过网络提出监督、批评意见,举报违法犯罪行为的群众予以切实保护,对滥用职权、打击报复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查处,依法追究责任,决不能姑息纵容。"
中国不少官方媒体也发表评论,纷纷响应支持新出台的这项法规。《人民日报》发表头版社论,指出只有法制才能使得互联网更为安全更为便捷。《环球时报》则认为,泄漏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破坏了网络的良好氛围。
而《财经网》则刊发律师金扬的评论,认为"对于任何可能限制信息自由的做法,都应慎之又慎、三思后行"。
金扬在评论中,还提及了韩国近年来围绕实名制的争议。
韩国实名制一波三折 争议不断
韩国政府2007年颁布《促进利用信息通信网及个人信息保护有关法律》修订案,该国35家主要网站都被要求必须登记用户的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2008年,该国议会更是将该法律适用范围拓展到所有日访问量超过10万的网站。这项规定的初衷,旨在减少网络诽谤及各种不实传言。然而,据《财经网》援引韩国首尔大学的研究报告,法规实施以来,效果并不显著,诽谤帖的比例下降甚微,同时,研究人员却发现各类网络互动平台的参与度骤降。该法规更严重的副作用则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了威胁;2011年7月,韩国两个大型网站遭黑客攻击,3500万网民个人资料泄露,而该国人口总数不过为4900万。
2012年8月,韩国宪法法院判决这部有关实名制的法律违宪。法官在判决书中表示,实名制侵犯了网络用户的言论自由及个人信息自主决定权,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言论自由权也受到了损害。
如果中国的《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得以贯彻实施,则微博、论坛等用户可能都必须登记真实身份信息后,才能发布网络信息。不少业内人士担心,这将导致网民因担忧被惩罚而不敢公开发言;尤其在互联网这个具有匿名传统的环境中,实名制特别容易在事实上影响人们对信息自由权的行使。
综合报道:文山
责编: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