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音乐家献艺波恩贝多芬音乐节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10月1日

为期一周的“乐队校园”活动是2004年波恩国际贝多芬音乐节最闪光的节目之一,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青年音乐家们正是本次音乐节冉冉升起的新星。9月23日,他们将中国作曲家秦文琛受德国之声委托创作的交响乐“五月的圣途”以及古典音乐大师贝多芬和李斯特的作品献给了波恩的观众。

https://p.dw.com/p/5dmG
波恩的贝多芬塑像图像来源: Internationales Beethovenfest Bonn

曾经在德国埃森著名作曲家尼古劳斯.胡贝尔的指导下学习作曲并获得硕士学位的秦文琛将东方式的音色和陈述方式与西方的配器相结合。近15分钟的作品中广泛应用了蒙古长调般的长气息以及西藏和蒙古喇嘛教音乐中占有相当份量的单音,用不同的速度、节奏以及离分音加以处理,赋予了作品命运交响曲般强大的能量和张力。

远道而来观看演出的作曲家鲍曼深受作品的感染。他说:“五月的圣途显然采用了西方的思维方式。它不拘泥于某个模式,让人无法预见力度的变幻。听众时而面对一个空灵的境界,时而又感受到停滞与压抑。这让我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更加集中到作品要表达的中心问题上,也就是宗教、被压迫民族以及人的命运。”

深刻的主题在中国音乐家专注投入的演奏中得到升华。这些来自中国著名音乐学府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年纪不过20岁上下,在著名指挥家胡咏言以及学院老师们的指导下,这些中国的音乐新秀们投入了最大的热情。胡咏言指挥称与学生们的合作是他最愉快的一次经历,和指挥一支职业乐团不同,学生们的热忱,活力和激情让他感动。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练中,学生们对作品的理解越来越深入。第二小提琴手李曦说:“我们非常喜欢这部作品。其实它只写了一个音,没有和声,但通过这个音的不断变化和配器,把这个曲子演绎得非常色彩斑斓,形象,表现出非常高的人文气息,非常虔诚。“

抱着对音乐最纯朴,最真实,最虔诚的热爱,中国的音乐家们将“五月的圣途”带到了西方音乐的发源地,带到了他们最崇敬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乡,一片他们向往已久的神奇的土地。青年乐团不仅献上了贝多芬第四交响曲,还与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李云迪合作演出了李斯特的第四钢琴协奏曲。

李云迪目前正在德国汉诺威深造。在他看来,钢琴好比一只笔,精湛的演奏技巧只是艺术表现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中国的音乐家更需要通过了解西方的社会与文化汲取养料,学习如何深刻地表现作品的内涵,他说:“作为新的一代,有那么多老一代演奏过这些永垂不朽的作品,你不应该只作为一个转述者,而是一个再创造者。这种创造必须基于你对作曲家和他生活背景的深刻的认识,产生共鸣和同感,才会演奏好一个曲目。”

贝多芬音乐节正是为年轻的中国音乐家们打开了这样一扇文化之窗。他们不仅通过音乐与观众交流,还亲身感受到德国的风土人情。在近十天的德国之行中,80多名乐队成员分散住在波恩市民的家中。这是他们第一次和外国朋友如此亲密接触,亲身感受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的另外一种生活。

而对有着十几年海外音乐生涯的指挥家胡咏言以及在德深造多年的作曲家秦文琛而言,“海归“的目的就是要借鉴西方,推动中国自己的音乐事业。胡咏言向往着中国拥有国际标准的顶级乐团的那一天,为此,他正在为创办一所“乐队学院“进行着紧张的筹备工作。

秦文琛也为自己定下了新的起点,艺术就是超越,就是不断的创新。他希望中国作曲家不仅在东方与西方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还要从中国的传统艺术里找到非常有意思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