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奥运金牌从娃娃练起
2007年5月15日八岁的小女孩把小短辫盘在头上,像杂技演员一样,一跃跳上1.20米高、13厘米宽的平衡木,身体直立在脚尖之上。她们是中国正在研磨的体育钻石,将成为镶嵌在中国这个体育大国桂冠上的宝石。什刹海体校校长李贵成自豪地说:“ 我们是全国十大尖子体校之一。”乒乓球冠军张一宁、鞍马金牌得主滕海斌都是什刹海培养的运动员。李校长本人曾是中国田径的主力,他带着几份遗憾的口气说,他“只”获得过全国四百米障碍赛的金牌。所以,今天他作为体校校长和教练,要把学员造就成奥运冠军。
李校长这所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体校不断涌现出体育天才,为国家队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运动员。四百名教师、教练、医生和辅导员关注着八百名住校孩子的成长。这些孩子继续上正规学校,但在什刹海体校训练,做作业时得到老师的帮助。
这样的体校分布在全国各地,大多在五十年代成立。与前东德国家一样,中国的体校属于国家支持的体育体制。与东德不同的是,中国的这一体制延续至今。用李校长的话说,“事实证明,中国的金字塔结构证明卓有成效”。
为了寻找今后参赛的运动员,什刹海体校派人到全国各地物色体育尖子。在13亿人口的中国,看来选择的余地很大。在经过体校的艰苦训练后,最优秀的学员被选拔送到国家队。
不过,这一过程十分艰辛。2005年11月,英国舢板奥运冠军平森参观什刹海后大吃一惊。他看到年轻的体操运动员忍着伤痛训练,其中一人还遭到教练的殴打。
北京奥组委发言人肖佩说:“我知道这一情况。”这位前跳高运动员也曾在什刹海体校接受过训练。他说:“如果我不愿练下去,教练就会我一巴掌。”现在,这种情况引起了体育部门的重视,他们已经指示教练,不能体罚学员。
这也因为这件事关系到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它比金牌更重要。中国自1984年参加夏季奥运以来,共获得112枚金牌,在金牌榜上名列第十一(德国共获得389枚金牌,名列第三)。李校长笑着说:“明年北京奥运获得多少奖牌对我们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好东道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