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到前线:扭转“港女”印象的反修例运动
2019年12月1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香港青年示威者当中,女青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许多勇武派女青年站在第一线以砖石和汽油弹对抗警方使用的催泪弹和橡皮子弹。
化名为Chris Wong的19岁女学生接受法新社访问时表示:“这是每个人的抗争,不分性别。”她表示自己过去是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太敢发言,在生活中也是连红灯都不会闯的人。
她很早就参加了反修例运动,但是远离前线,担任设计传单和组织集会的工作。但是随着北京和香港政府拒绝让步,以及港警动作愈来愈大,她在8月变得更加激进。
她回忆有一天下午,当防暴警察从一辆私家车上跳下来逮捕示威者时,自己当时感到很无助。脚下的催泪瓦斯冒出浓烟,她的脸也因此红肿。她说:“我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无用,无法救任何人,所以我开始训练自己。”
12月初,她变成了理工大学中与数千名防暴警察展开激烈战斗的数百学生其中一员。
她相信北京正在消灭香港的自由,这也是促使她转而成为勇武派的动机。她说:“这座城市的状况非常糟糕,如果我们不抗争,我们这一代人会没有未来,也不剩任何余地。”
Wong说,她备有诸如耐热手套之类的设备来协助扔掉催泪瓦斯罐,也有用来拆除障碍物的六角扳手。她发现自己在抗争运动中没有受到任何限制。她说:“我从没有那种‘女孩不应该这样做’的感觉,而且我也不关心社会的期望。”她补充说,女性被视为弱点的刻板印象反而可以提供帮助。她说:“这使我有更大的灵活度来改变角色,例如从前线人员转变为实际上在侦查警戒线的普通路人。”
对抗性别刻板印象
香港的网上论坛常是示威者的虚拟指挥中心,当中有不少关于女性参与及其是否有助于对抗某些陈规的讨论。许多人说,参与示威的女青年打破了外界对“港女”的刻板印象--像是不关心政治、对Instagram上的美食和海外旅行计划更加感兴趣的那种女子。
香港中文大学的性别学者蔡玉萍(Susanne Choi)研究了女性参与最近香港抗争运动的情况。她对法新社说:“运动的无领导性和分散性使女性,或说是基本上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担当不同角色。”但在抗议是否引发了女性主义的觉醒上,她没有看到太多证据。她补充说:“在保守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对香港已实现性别平等的误解下,许多女性参与者倾向于轻忽抗议中的 (性别) 不平等现象。”
Wong说,她和许多抗议者都担心遭到性侵犯。一名由当地著名人权律师代表的女青年声称,她在9月遭到警察轮暴后进行人工流产。这种消息使得警民不信任度激增。
这些指控在社群媒体上到处传播。香港警察说他们正在调查。也有妇女性暴力监督组织表示,记录下一些抗议活动中性骚扰、殴打和强奸的案例。此外,也有人们经常听到警察称女性抗争者为“妓女”,而抗争者也会羞辱警察的妻子和母亲。
香港抗争未休。如何看见性别的影响,并确保女性示威者的安危,将是这种运动持续被关注的话题。
夏立民/李芊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