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房地产税立法稳步推进
2019年3月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在3月5日全国人大开幕式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健全地方税体系、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
去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公布立法规划时,就将房地产税法列入"条件比较成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内拟提请审议"。本届人大任期至2023年3月,这意味着,房地产税很有可能在此之前出台。
上海、重庆两个直辖市已经从2011年起试点征收房地产税。其中,上海的方案是对于拥有二套以上房产的家庭征税。而重庆方案则是对大面积高档住宅进行征税。两地的方案都设立了一定的"免征面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没有当地户口、且在当地工作定居没有达到一定的年限,征税方案会严格得多:第一套房就要征税,且没有"免征面积"。
两地实行房地产税试点,一大初衷是为了强化房产的居住功能、压制其投资属性,从而通过打击"炒房"行为抑制房地产价格。不过,据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援引一些专家观点指出,实施多年来,上海和重庆的房价增幅依然分别超出了全国一线、二线城市平均涨幅;可以说,征收效果并不明显。
目前尚不清楚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将怎样征收。中国至今没有实现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以及住房普查,相关的数据库联网工作2018年刚刚完成。
抑制房价还是增加税负?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乌日图也在周六(3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相关部门正在完善房地产税法草案,并且还在论证一些重要问题,"待条件成熟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
路透社援引一些分析人士的观点指出,房地产税的一大目的是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政税源,从而促使后者摒弃"土地财政"等乱收费现象。中国目前房地产价格高企,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房地产商需要向政府支付高昂的土地出让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度,在全国6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出让金收入甚至超过了税收收入,成为了地方政府的"小金库"。几年前,中国官媒新华社也曾刊发多篇社论,猛烈抨击"土地财政",认为这已经与腐败构成了房价高企的两大主要原因。
去年10月,新华社披露,中国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抑制房价高企的"长效机制",其中房地产税就是其中一个手段。此外,各一线城市近年来纷纷出台的限购措施,已经对投机商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就在本周五,全国人大确认正在稳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工作之后,香港股市上的中国内地房地产商股票集体大跌,而香港恒生指数也受此拖累,整体下挫1.9%。
而在中国社交网络平台上,不少网友则认为,在承担了土地出让金引致的高额房价之后,消费者还要被征房产税,有重复征税之嫌;而且,房地产税与抑制房价并不一定有关联,很可能是政府在城市化进程趋近尾声、"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之时确保财源的一个手段。
拖了六十余年 民法典终于将面世
在本周六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刘俊臣还对媒体表示,除了《房地产税法》,目前还在稳步推进的立法工作包括《外商投资法》以及《民法典》。他强调,《外商投资法》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必然要求,是一部"外商投资的促进法、保护法";而《民法典》则将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中国在50年代中期就启动了《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却因政治运动而多次中断。80年代之后,《民法典》以多部单行法的方式分别陆续出台。2014年,《民法典》编撰工作正式重启,预计将在明年3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并表决,通过后将取代现行的《婚姻法》、《合同法》、《物权法》等多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