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局部冲突,国际干预难!
2013年3月1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冷战早已成为过去。然而这个世界并未因此更加太平。因为在大的对峙结束之后,紧随其后的是各种局部冲突:根据德国海德堡国际冲突研究所的统计,2012年全世界一共发生了396起大大小小的冲突--这一数字比2011年还多了11起。根据该机构表示,目前全球正在进行中的战争有18场,此外还有25场局部战争以及43起高级别暴力冲突。
和平主义者因此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当其冲的便是联合国。目前联合国蓝盔部队正在全球的14个国家地区执行维和使命,相关的工作人员有将近11.4万人。目前这些维和使命每年的经费开支总额达到72.3亿美元。其中支付会费最多的四个国家就是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
"不要高估了自己"
鉴于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冲突,而且为了维和又要花费这么大代价,西方国家开始寻找新的途径,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干预局部武装冲突的最大效果。目前,德国正在寻求重新定义其在国际冲突危机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德国政界普遍认识到,不管是凭借一己之力,还是在北约、欧盟乃至联合国的框架之内,对于别国的武装冲突都很难进行有效干预。"我们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德国国防部长德迈齐埃今年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这样讲道,"我们不能自诩拥有影响世界上所有地区局势发展的能力。一个在我们领导之下的世界格局不会出现。"他冷静地做出这样一个结论,德国及其盟友只能为解决冲突尽一分力而已。
物质成本和政治成本
而解决冲突的可能性总是有限的。叙利亚问题就体现了这一点。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站到了反抗阿萨德统治的反对派武装一边,原则上也愿意支持他们。但是,欧盟各国在如何提供支持方面却无法取得共识。法国和英国极力呼吁为反对派武装提供武器,并且宣称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将采取单独行动。而这却是很多其他国家,包括德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因为它带来的政治后果令人担忧:一方面,目前还很难判断叙利亚反对派的意识形态路线,因为有关极端伊斯兰主义势力在反对派阵营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又拥有多大影响力,欧盟目前还不能得到足够可靠的信息;另一方面,根据利比亚的经验教训,欧盟国家无论如何一定要避免武器落入极端伊斯兰圣战组织手里,否则这些武器有一天就会调转枪口,对准自己。
利益冲突
还令人担心的是,为反对派提供武器支援会不会使战事更加升温,导致战火蔓延到地区邻国。这也与叙利亚内战早已被地区和国际势力插手有关: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土耳其还有美国以及欧盟国家都是支持反对派的;而俄罗斯、中国、伊朗和伊拉克则站在阿萨德一边。如果不谨慎行事,过分投入的支持态度就会使冲突演变成为一场代理人战争。这是所有各方都极为忌惮的。虽然他们的支持行动都在继续,但却尽量表现得隐讳而不动声色。
叙利亚内战的例子就很好地显示,国际军事干预是多么的困难。参与的主体太多,又分别怀着不同的乃至相互冲突的利益诉求,是无法统一在一面旗帜之下的。作为国际最高政治机构的联合国安理会,甚至都不能发表一个针对叙利亚的统一立场声明。
同样艰难的,还有国际维和使命。德国科学与政治基金会的政治研究院莫陵(Christian Mölling)指出,维和部队通常有许多不同国家不同主体参与,而他们都背负着自己相应的国家或组织所赋予的不同任务--不管是联合国、北约,还是巴黎、柏林或者伦敦。要想在这种情况下取得步调一致,又是极为困难的。在参与各方之间出现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妥协让步是必须的。
妥协谈何容易
在叙利亚内战的问题上,各种利益冲突也在渐渐明朗化。在这片国土上展开的,不仅仅是一场反对派和政府军争夺权力的战争,同时也是地区未来主导权的争夺战。从开战以来,已经有至少7万人命丧黄泉。冲突各方却没有表现出一丝的妥协意愿。国际干预即使有,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
作者:Knipp/ Abs 编译:雨涵
责编: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