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天气比人权更重要?
2006年12月29日中国在2001年获得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激烈讨论。申办委员会曾承诺,一旦申办成功将帮助中国改善人权状况,不过情况在那之后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如果抗议声越来越大,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K) 提到奥林匹克宪章的道德原则――希望中国可以继续保持。
瑞士运动员也希望2008年在中国获得奖牌,作为瑞士体育联合会官方组织的瑞士奥委会对于尴尬的人权问题不予以考虑。瑞士奥委会提出了“激情、力量与表现”的口号,他们的目标是获得奖牌榜的前10名,却对谈政治没有什么兴趣。瑞士体育协会主席格尔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特别提到了这个原则。“不存在任何原因,去采取政治行动,”这份12行的声明称之为,“体育与中国政治情况的联系。”
事情的演变与瑞士大赦国际的期待恰恰相反,该组织将奥运会看作是一次向中国施压的机会。秘书长博罗梅希望以备忘录为契机,要求体育联合会与中国书面对话,但是圣诞节前他收到了来自格尔和总裁布拉特的答复,很显然,他的努力失败了。
格尔和布拉特在拒信中提到,在中国运动员将全力以赴:“根据经验,额外的负担将影响竞技成绩。”布拉特更关心的不是人权,而是中国的天气情况,他在信中提到:“北京的天气情况带来的挑战已经足够了……”
此话引起了大赦国际的不满。博罗梅称该体育组织的态度是“让人难以接受的”。现在的情况几乎发展成了体育组织与人权组织的对话。1月初国际奥委会将接见大赦国际的代表团,早在11月16日,荷兰奥委会就与大赦国际进行了有建设性的会谈,1月份大赦国际还将拜会瑞典奥委会。
瑞士也许仍然会拒绝大赦国际。体育联合会主席格尔表示,他将再起草一封信,不过态度不会改变,他的观点是,“应该对改善中国的人权状况更关心的应该是政治而不是体育,因此选择我们的运动员是错误的目标。”
这种态度使得那些投身体育的政客也产生了分裂。苏黎世议会主席斯塔尔认为:不应该将体育问题与人权问题相混淆;不过副主席帕斯卡勒则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她认为:“瑞士奥委会应该与大赦国际谈话,这是一个机会。”
议会人权小组害怕瑞士运动员被中国政府利用而保持沉默。议员马里奥认为格尔的决定“非常不幸,是巨大的退步”。“瑞中之间正在建立人权对话,体育也不应该回避,这是瑞士的耻辱”,议员卡洛认为。他建议运动员和工作人员:“要利用在中国的机会,去嘲笑那些损害人权的行为。”
不过格尔并不准备改变自己的观点。而将要退休的主席布拉特也不准备再就此问题多说什么,1月31日,吉格尔将成为其继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