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WAZ一个女儿国(47)
2004年2月4日冯克家族的财产额2002年初为29亿欧元,2003年初仅剩下16.5亿。不管怎么说,只凭一份报纸,能够在德国富豪榜上登堂入室,这就是冯克与他的伙伴所证实的一件事。
WAZ是“西德意志报”的缩写。这份地方性报纸由冯克和布洛斯特于1948年创建。作为地方性的报纸,周末版发行量达到75万份,在德国是相当惊人的。所谓地方性报纸,就是突出地方性的新闻和地方性的广告。在德国,人们找房子,找二手汽车等,多半看的是当地的报纸。WAZ是一个大地方(鲁尔区)的地方性报纸,它每天出28个小地区的地方版,也就是说,在地方新闻栏和广告栏,每个地方版是不同的。
当然,今天的WAZ集团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地方报业集团,甚至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媒体集团。集团的核心业务是由“西德意志报”等四家鲁尔区地方报纸构成的,这四份报纸的销售量达120万份。集团参股于德国国内外许多媒体集团,如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的报纸,在电视台nrw-tv占股30%,在德国最大的私营电视集团RTL占股7.4%,在德国最大的邮购集团奥托邮购公司占股25%。集团在2001年销售额达到19亿欧元,据称利润高达15-20%。集团共有12000名员工。
布洛斯特家是社民党的忠实信徒,而冯克家则是绝对保守的。是经济利益-建立报纸-把两位老祖宗雅各布.冯克和艾利希.布洛斯特捆在了一起,几十年来,两家人在政治上的争吵闻名全德国,双方也都曾努力要把对方挤出去。然而直到今天,仍然是两家人各占一半的股份,谁也没有离开谁。
雅各布.冯克1901年出生在艾森市。二战期间,他是“艾森广告报”的主编。战后,由于艾利希.布洛斯特办报需要人,两个政治观点截然相反的人于是捆在了一起。当时规定,两人、两家各占50%的股份,任何重要决定必须在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作出。这个合同规定的结果是,许多决定不得不拖延很长很长的时间。比如,布洛斯特家的人想要入股于施普林格集团,冯克家族表示没有兴趣。后来,布洛斯特们又打算入股南德意志出版社,冯克们照样不随波逐流。
70年代是WAZ老板的换代季节。早在1960年,就有一个叫格罗特卡姆普的能人闯入了WAZ集团。很快,他就成了两家冲突的调解人。1986年,他加入冯克家族,娶了雅各布的小女儿培特拉。直到1998年,他一直担任WAZ的总裁。
然而,雅各布.冯克生前始终没有交权,直到他1975年去世,他的接班人才接了上来。而他的对手兼伙伴艾利希.布洛斯特也直到1978年才交了班。尽管如此,后来的小女婿格罗特卡姆普的作用很早就显示了出来。
60年代初,格罗特卡姆普刚进公司不久,就促成了一笔金色的生意:WAZ集团以非常合算的价格参股了奥托邮购公司。当时奥托邮购公司刚刚建立,急需资金。今天的奥托邮购公司年营业额高达230亿欧元。WAZ的这个入股可是太肥了。
在格罗特卡姆普和布洛斯特家养子艾利希.舒曼的共同努力下,WAZ集团被建设成了德国仅次于贝塔斯曼和施普林格的第三大媒体集团。这两个接班人的能干在全德国是有口皆碑的。人们说,只要他们往编辑部或者印刷厂扫一眼,他们就发现哪里存在着节约的潜力了。他们的节约办社原则也是WAZ集团成功的秘诀之一。
2000与2001年,前总理科尔“捐款案”轰动了德国。而WAZ的舒曼和格罗特卡姆普先后扮演了其中的主要配角。先是艾利希.舒曼于2000年承认,他在一年前给科尔汇了80万马克的捐款。事情暴露后,他被科尔的对头、他的组织社民党开除出党。
2001年,人们又得知,格罗特卡姆普于1990年12月先后两次汇了33000和34000马克两笔款给科尔的基民盟。两笔款都低于当时的申报规定40000马克。而捐款人不必出现在基民盟的财政报告里。格罗特卡姆普的解释是,捐款人不是他,而是他的太太和两个大小姨子从他们共同的帐户上汇出的。
令人们惊讶的是,偏向于基民盟的格罗特卡姆普偷偷地干此事,而社民党的忠实信徒-布洛斯特家的舒曼却直认不讳。似乎事情完全整反了。但其实,他们骨子里都是企业家。这也许是最好的解释。
老冯克去世后,他的4个女儿瓜分了他家在WAZ的股权,蕾娜特和培特拉(格罗特卡姆普的妻子)各占16.76%,乌特和吉瑟拉各占8.33%。
格罗特卡姆普退役后,WAZ的主管权落在了艾利希.舒曼的养子霍姆巴赫手里。2002年传出格罗特卡姆普和他的妻子实际上已经不管WAZ业务的消息,再次引起了轰动。但不管主管是谁,WAZ由两家分担50%财产与责任的状况始终没有变。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