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才争夺战
2013年6月9日
(德国之声中文网)遭雇主施暴的年轻女职员,身上被泼上汽油的年轻女子被点燃成了火人,梅利克尔(Mardomel Celo Melicor)苦笑着说,他并没有想到在菲律宾驻沙特阿拉伯的大使馆的工作会是面对这样的事情。自从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以来,很多菲律宾背井离乡移民到海湾国家,他们大多数都在做家政服务或是在建筑工地里做帮工。尽管沙特阿拉伯和菲律宾有关当局都做出努力,可是遭虐待、被压榨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梅利克尔摇头表示,他很高兴和家人离开沙特阿拉伯。
现今,梅利克尔是菲律宾驻柏林总领事。这位外交官说到:“我们收到了很多人想到德国来工作的询问信。”今年三月,菲律宾和德国签署了一项“中介协定”。根据这份文件,德国劳工局拥有在菲律宾招募护士的主动权。数年来,很多受过良好培训的护士和护理人员都移居国外,目前,尤其是加拿大、英国和美国是这些人才的热门落脚地。梅利克尔介绍说,德菲之间的这份中介协定得到签署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德国医院和护理场所的压力。因为他们缺乏合格的护理人员。德国联邦劳工及社会事务部目前的数据显示,在护理行业还缺少约1万名护工。也就是说,这些职位,德国没有能够胜任的合格人才。而产生这个缺口的原因是:工作太辛苦,并且往往工资不高。
语言门槛高
基于这个原因,德国政府尝试把目光瞄向海外,在国外招募专业人才。今年三月,德国政府和印度签署了一份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印度公立学校的外语课程中将会提供德语教学。而在菲律宾也会提供德语课程。因为获得德国签证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要掌握一定的德语知识。梅利克尔对这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个签证必备条件是德国给自己设置的一大障碍。
印度驻柏林副参赞恭蔼继(Ajit Gupte)也有同感。他表示:“德国对印度人来说不够有吸引力。”很多和他在德国有过接触的印度人都表示想要回到祖国。他们觉得在德国的生活不是很舒适,来到这里很多年德国仍然只是“一个熟人,不是朋友”。
另外,德国的移民政策也不宽松。女性只有证明掌握一定德语知识才能来到德国与家人团聚。另外,很多印度教育证书在德国得不到承认。而且重要的一点是:在收入方面,德国的吸引力也不大:大约40%的税率明显比印度的10%到30%要高的多。德国还有着官僚主义的障碍。就职于汉堡的中介公司Tenman Prognosys的霍尔维格(Leander Hollweg)说,他的经历可谓是说起来话长。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把国外的适当人选介绍到德国的培训学校上课,尤其是护理培训。在一些有关部门和劳工局支持霍尔维格工作的同时,也有一些机关却鲜少提供帮助。霍尔维格语气激动地表示:几周以来他都尝试和一位女部门主管取得电话联系,询问一个印度护理工的毕业证书是否得到德国承认,他说:“您必须想象一下:最终是他们要寻找人才!”
此处难留 自有他处
除此之外,在康帕斯组织(Kompass)工作的艾伦(Ellen Bommersheim)介绍说,德国还存在一种“玻璃天花板”现象(glass ceiling),这个定义是指在企业中虽然确实存在却不是明文规定的,限制某些群体晋升到决策阶层的隐性障碍。该组织协助有移民背景的年轻人回到故土,在那里成立公司。其中主要原因是:“有移民背景的人通常没有什么晋升机会。”梅利克尔对一种说法不甚理解:融入德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说,也许他会回到沙特阿拉伯,去给德国做广告吸引人才。他微笑说道:“女性们来德国看到工作条件不那么好的话,会转身离开的。”
因为其他的国家也缺少专业人才:不仅仅是在欧洲和美国——中国也缺少专业人才。
作者:Naomi Conrad 编译:文木
责编: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