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土耳其劳工入德50年

2011年10月31日

50年前,当德土两国政府签署招聘劳动力协议,大批土耳其劳工随之来到德国时,他们并没有想要扎根在这里。而今天,在德国一共生活着250万土耳其人,移民和融入问题成了德国政治必需的组成部分。

https://p.dw.com/p/12y54
50年前带着梦想来到德国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Beynelmilel

那个改变了众多土耳其人的人生轨迹的决定,要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担任总理的社民党人勃兰特对德国社会面临的挑战表示担忧,他在一次政府声明中说:

"现在,我们有必要仔细地考虑一下,我们社会的接收能力是不是到极限了。"

这一声明被认为是对待外籍劳工政策的一个转折点。大约10个月之后,也就是1973年,德国就停止接受外籍劳工入德申请了。当时担任联邦议会主席的徐斯穆特(Rita Süssmuth)认为,这一步给德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一大部分,差不多一半的外籍劳工在那之后都返回了家乡。另外一半留了下来,并且把家眷子女也接了过来。也就是说,直到1973年之后,家庭团聚才真正成为一个话题。"

70年代移民问题不受重视

70年代初,土耳其人的居留许可得到了延长。他们可以相对容易地申请到居留。此外,家庭团聚也变得更容易。这样,这些土耳其人就开始渐渐地在德国扎下根来。德国工会联合会的移民和融入问题专员其纳尔(Safter Cinar)认为,当时的德国政府还没有准备好应对这一移民浪潮:

"长期移民,尤其是家庭团聚,意味着许多土耳其孩子会涌入幼儿园和学校,他们说着另一种语言,属于另一种宗教和文化。但当时人们没有考虑这些。"

Wohnhaus für türkische Senioren in Bremen eröffnet
怎么让土耳其人融入社会,是移民政策的关键图像来源: dpa

最先提出"融入"这个话题的是德国联邦政府首任外国人事务专员屈恩(Heinz Kühn)。1979年,他提交了第一份外国人情况报告。其纳尔认为,屈恩当年提出的建议到今天仍然适用:

"比如像改革教育体系、招聘相应的工作人员还有以母语(土耳其语)进行教学,都是当时讨论的话题。屈恩认为,必须加快并简化土耳其人入籍程序,并且接受双重国籍。但是当时的政府没有予以重视,1981年政府出台的政策完全是与之背道而驰的。比如说,对于家庭团聚签证的限制就是1981年最早出台的。"

80年代移民政策开始收紧

1982年,德国总理科尔在他的第一次政府声明中就宣告要采取严格的移民政策,控制外国人的数量:

"对于那些想要重返家乡的外国移民,必须帮助他们更容易地返回。但是他们必须要决定,到底是要回去,还是留下来,融入我们的社会。"

一年后,帮助返乡的法令正式生效,但是许多土耳其人并没有回去。尽管到了90年代中期,已经有200万土耳其人居住在德国,但人们仍然没有把德国是否是一个移民国家列入讨论的话题中去。德国融入和移民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主席巴德(Klaus Bade)认为,直到90年代末期,人们才迟迟地意识到,必须在政治领域中给移民融入问题留下一个空间:

"在红绿联盟执政期间,联邦政府开始认真地制定移民融入政策。"

Türken in der EU
土耳其人把家乡的美食也带到了德国图像来源: AP

移民政策今天成为主流议题

同时,外国人移民法的规定也变得更加严格。双重国籍不再受到许可,移民必须学习德语,家庭团聚和入籍都变得更难。另一方面,人们开始重视与移民对话,默克尔总理领导的移民峰会就是一个例子。移民问题研究者巴德抱有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德国的政治已经适应了社会的新形式:

"德国已经接受了移民国家、移民社会这个现实。融入成为主流话题,成为政治界的一个中心议题。在政府的每个部,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移民和融入事务。没有人会再对德国是移民国家这个事实提出异议。"

作者:Jülide Danisman 编译:雨涵

责编: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