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企在中国喜忧参半
2012年9月1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克里斯丁·吉恩斯(Kirsten Girnth)是全球著名律师事务所欧华(DLAPiper)的合伙人。她在斯图加特接受德新社采访时表示:"德国公司在未来市场 - 中国的扩张变得越来越容易。在某些方面比几年前容易了,因为(中国)政府拥有了更多的透明度,德国公司长期规划的保障度较大。"德国的高科技尤其会因此而拥有良好前景。
坐镇法兰克福的吉恩斯是一名企业收购并购方面的专家,从事与中国有关的企业活动。她说:"今天几乎所有的合并或收购都和中国有关,因为只要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就几乎没有不在中国市场展开业务的。"。
实行集中化管控的中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德国经济界能够为他们带来怎样的好处。克里斯丁·吉恩斯(Kirsten Girnth)说:"德国企业的优势是,在质量、产品的生产和技术环节上都具有高标准。而目前汽车业及其供应商依然是德国企业中的佼佼者。"不过,所有高科技有关的行业在中国都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将工业化浪潮在向西部推进。其中也少不了西方伙伴的身影。掌握关键技术的西方企业集团往往面对这样的交易:以西方技术知识换取利润丰厚的商机。吉恩斯表示: "在未来,例如德国环境或能源效率的技术,以及高品质的化工技术,比如肥料都会非常有需求," 她进一步表示,这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是一个机遇 :"可以说,从某种程度而言,正是德国的中小企业正为在明日的现代中国添砖加瓦。"
一模一样的工厂——知识产权保护仍是问题
德国企业在中国整合或扩展业务时也很有可能犯错误。 "在中国,没有关系就什么都搞不定,而在没有中国伙伴的情况下,也往往会遇到困难。不过危险在于,德企过于依赖当地的合作方,会导致大权旁落",由此而尝到恶果的德国企业并不罕见。"在我们了解的一个案例中,一个德国企业想在中国建造一个工厂,可是批文等了很久。等到生产终于开始了,在它的旁边已经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工厂。知识和专利的保护通常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德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技术知识的保护。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是:"很多当事人觉得,目前真正的保护只能是不在中国进行深加工,而是在海外加工完成后进口到中国。"
来源:德新社 编译:闻洁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