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文摘:任性特朗普与蛮横中国
2017年4月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端传媒》发表历史学者黎蜗藤文章《特朗普"子女派"崛起,中美峰会吹暖风》,认为习近平访美背后,说不定最关键的因素还是美国政坛内斗之故。这次会面,最多只能算是一次象征性意义远超实际意义的会面,连一些原则性的谅解都没有。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大于预期。但从此次会面的前后事件看,中美之间的关系其实正向好的方向发展。
黎蜗藤认为,看来在对中政策上,亲中的库什纳夫妇已经取代反中的班农等人,成为政策的决策者。而渐有沦为办事机构的国务院,本来就持传统的对华路线,更乐于与中国展开传统的谈判。因此,美国的对中政策,有望回复到以前的路线。至于两岸关心的"一个中国"问题,相信在会议中没有详细讨论。但如果亲中派真的全面上台,那么台湾问题又会回到原先的轨道上去。结果如何不难预料。
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可能会适得其反?
外交事务评论员吉迪恩暲章?Gideon Rachman)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中国这个谜题,特朗普怎么解》认为,美国真正的危险是,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可能会适得其反,在损害美国的繁荣并危及自身安全的同时,加快中国的崛起。
拉赫曼说,面对亚洲的微妙局势,美国必须采取明智的政策,让合作伙伴放心。遗憾的是,特朗普的所作所为恰恰相反:用"贸易违规"审查把与美国之间存在巨大进口顺差的国家作为目标,并威胁要采取报复措施。此举不仅是对中国,也是对韩国和日本等重要盟友的威胁。随着紧张局势加剧,该地区的国家必须觉得能够信任特朗普的判断和他的言辞。迄今为止,他几乎没有给它们这么做的理由。现在,任何有关与中国打一场贸易战--或是更糟糕的真枪实弹的战争--的提法都会让大部分亚洲国家感到惊恐。任何与北京达成大妥协,通过牺牲美国盟友的利益换取中国在贸易上向美国让步的迹象也一样。
中美对话机制能解决多少问题?
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时事评论人李平文章《好戏在场外,习近平带特朗普游花园》。文章称,特朗普、习近平首次会晤令不少关注的国家、学者跌破眼镜。当北韩金正恩为中美连手打压而忐忑不安时,受到美军袭击的是叙利亚阿萨德政府的空军基地。当台湾对成为中美交易的第三方而忧心忡忡时,跳出来的竟是原本亲华反美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他表示已下令菲军占领南海无人岛礁。
李平认为,中美自1979年建交后陆续建立了90多个对话机制(部份重叠或被取代),涉及双边及国际关系各领域,较重要的有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权对话、联合经济委员会、科技合作联委会、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等。今次新设立的四个对话机制相信是原有机制的重整、合并,有助习近平与特朗普互动互信,也有助中美避免军事上擦枪走火及经贸冲突,但是,两国的政治制度的差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是对话机制可以协调的。
从李明哲案看中国的蛮横
李明哲从3月19日在中国被消失已经过去近半月,台湾《上报》发表文章《"李明哲案"再次印证中国的蛮横》,作者笔代剑指出,台湾在逮捕共谍之后,就立即通报中国,并且依照相关程序在走,完全的公开透明,都是依照过去的协议走,却换来中国片面撕毁协议,不但没有通报,甚至在事发10天之后,才在国台办的记者会上证明,看不出所谓的人权在哪?
文章说,中国的蛮横,是世界有目共睹,因为即使全球的NGO团体都在关注此事,中国依然不动如山,这已经是全球关注人权所要重视的问题,这时候台湾的人民也应该把矛头指向中国,共同谴责。"这难道不是中国漠视人权的警讯,我们还不引以为借镜,一直往中国靠拢吗?"
林郑月娥将面临第二个10年的挑战
在两个多月后,林郑月娥将会率领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就职。香港《明报》发表文章《一国两制的第二个10年》,作者陈智杰指出,中国的国力,又再上一层楼。此刻,全中国正热烈地讨论"两个100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这些讨论探究专制政体是如何选择性地吸收民主机制和利伯维尔场的元素,以适应公民社会、信息流通以及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文章说,一国两制的第二个10年,也激起了香港的本土意识,誓要跟"天朝"分庭抗礼。林郑月娥的新政府,就在"天朝中国"与"本土香港"的夹缝中开局,展开一国两制的第三个10年。历史将为她留下什么脚注?一国两制的第三个10年,是预示了"两制"将会在"中国梦"之中完成历史任务,抑或"一国"始终还是能与"两制"相辅相成?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摘编: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