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文摘:冷战阴云中的热战
2015年6月2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知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冷战模式重启,美国怎么办?》,指出“后后冷战兜了一个大圈子又把我们带回了冷战之前的时代,带回那种国家之间的权力游戏。曾经有那么一刻,世界看起来似乎会是另一种局面——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好像会取得和解,中国会演变出更具包容性的政治制度,而俄罗斯会成为欧洲和八国集团的一员。但那个时刻感觉已经像上辈子那么久了”。
弗里德曼说,今天,西方记者难以取得中国签证,脑子清醒的美国商人都不会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带去北京,“中国黑客对你的个人信息的掌握比领英(LinkedIn)还要多”。他引述亚洲问题专家班安祖(Andrew Browne)的话说,“从战略角度讲,中美关系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苏联这一让两个国家联合起来的共同威胁已不复存在。”双方还没有形成新的基石,比如成为全球稳定的共同维护者。“中国不会白白约束自己在南海的行为;它要依靠向美国出口货物来取得经济增长。他们有所顾忌,不仅仅因为我们有大棒,还因为我们有胡萝卜”。
北京在港联合阵线的吊诡之处
政治学者吕大乐在香港《明报》发表文章《后政改的民生经济剧情》,指出香港建制派一向“听教听话”,并以此作为长期留在权力核心的方法,可是亦正是这个原因,他们总不能在广大群众面前建立一种有独立思考、有自己一套政治主张和社会议程的形象,无法在社会层面上真真正正的打开广泛的团结面,成为一种有机的、取得民众支持的、活泼的政治力量。
吕大乐说,北京在香港开展联合阵线策略颇有吊诡之处:它要打开一个广泛的团结面,将工商业、劳工团体、低下阶层都拉在一起。在爱国的大旗底下,压抑了阶级利益的差异。“一国两制”主要就是以资产阶级作为首要团结对象的联合阵线,对回归后的香港局面,既要提防政治发展上失控,亦要提防福利主义、民粹主义(因害怕尾大不掉,以为这会影响香港经济发展)。现在,要聚焦民生经济议题,但工商界会愿意作出多少让步?而劳工团体又可以怎样在没有拿到什麽好处的情况下继续撑特区政府呢?
“文化基因论”是否能解决香港问题?
香港网媒《立场新闻》发表文章,评述近日时事作家梁文道与陶杰关于香港本土派的争论。梁文道一连数月,在《苹果日报》专栏撰文评论香港本土派的论述,对本土论者提出不少质疑点名批评专栏作家陶杰,多年来将民族性具体化成“DNA”,无法解决当下问题。陶杰一连两日回应,质疑梁文道是以内地文革的“刀笔”,引起社交网络上不少讨论。
梁文道指陶杰是香港最早将身体隐喻带入中港问题讨论的作者,经常使用“DNA”字眼,“彷佛民族性是种深深根植在一个身体上的东西,难以割舍,怎麽自觉怎么改造都不会有用”,近乎种族主义。梁文道还批评学者陈云,指他陶杰一样爱以总体文化论断,“似乎相信一个包含一切的文化特质是变不了的自然”。梁文道认为,本土族群主义者未有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最终解决方案”,指他们“并不真的想解决问题,他们只想爽一把”。
陶杰质疑梁文道,将他与“被指港独的陈云”串在一起、将港独与民族性扣连,“这是写给他的恩主共产党看的,提示应该要抓人”,是“欲置人于死地”。又指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亦曾发言引“中华文明的基因”,反问梁是否敢点名批判王岐山。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