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陷阱
2014年1月2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提供的数字,2013年,中国连续第二年经济增长7.7%,虽略高于政府制定的7.5%的目标,但远低于数十年里的两位数增长。德语媒体纷纷就此作出报道和分析。
《南德意志报》“经济”栏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强调指出,两位数增长的时代已成历史,现在的局面是数十年不顾一切发展必然导致的结果;若新一代领导人有足够智慧,因势利导,有可能将其作为推进改革、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契机,当然,中国领导层须应付巨大难题:
“201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连续第二年仅略高于党确定的目标。本来,目标实现了,没有理由恐慌。然而,眼下,政府处在了险境中。因为,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稳定与经济的稳固增长紧密相连。这个国家年年需要经济的强势增长,以满足13亿人口不断增长的要求。未来数年里,政府将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它现在已然难以为继了。既定目标与结果之间的差距是中国经济领域诸多不平衡的结果,下降趋势是依赖投资的短期效应增长模式的后果。
“多少年来,隆隆作响的挖掘机和吊车取代了中国原已短缺的东西:内需、服务、创新。如今,挖掘机们做完了该做的事情,订单减少了,……
“为不致让放缓的增长成为威权精英们的绊脚石,新届政府现在试图改革整个经济体系。它想引入更多的(经济)自由和竞争。去年11月,新一届领导层作了这一宣布。然而,在中国,若无国有企业的支持,一切都是白搭。而国营企业对资金和人力的胃口巨大,其绩效却低于私营企业。它们虽然属于国家,但这些康采恩犹如北京人行道上任意停靠的车辆,构成对改革的障碍。一大问题是,它们有着自己的生命,在那个由关系、金钱和权力织就的网络里,它们逐步成熟,成为强大的一分子。改革能推进到多远,取决于能在多大程度上说服国有企业携手合作。……
“若干年前,中国忽视了启动必要的步骤,以有效应对势必到来的快速增长年景结束的一刻。让人不快的这部分一再被所有那些责任者推向了未来。这既同政治虚荣心有关,也同害怕发生冲突的心理有关。大家都舒舒服服地沐浴在经济奇迹的光照里,眼睁睁看着整个体系疾速进入死胡同。若想让新政府纠正那些错误,需要发生奇迹,或者投入大量资金,以便使那些强大的利益集团能为国家的利益放弃自身利益。不过,这正是65年中国专制制度对人们所作教导的反面。”
以景气降温为代价
《法兰克福汇报》有这样的分析:
“北京政府对经济增长趋缓坦然视之。自去年11月的党代会以来,共产党领导层优先致力于结构性改革,并愿为此承受低一些的增长率。不过,它同时规定了7%的增长下限。
“中国经济在整整30年里飞速增长。这一发展给许多公民带来了富裕,但也导致收入不公现象加剧,环境遭到严重毁坏。有关北京和中国其他城市空气污染的报道去年曾频繁成为国际新闻。北京的新一届党政领导层有意要实现可持续性增长,并愿意为此付出景气降温的代价。……
“飞快增加的债务和失控的影子钱庄让经济的规划者们十分挠头。放贷已有所收紧,但政府不愿意过猛踩闸,以防止过度削弱(经济)增长。”
摘编:凝炼
责编:苗子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