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不走与中国先较量后合作的老路
2009年11月16日《法兰克福汇报》:北京不想过早把头伸出窗外
周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上海,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四天的就职访问,中美关系成了德语媒体关注的重要话题。《法兰克福汇报》写道:
"奥巴马促使北京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活动,美国希望中国为解决世界急迫问题提供帮助。在美国看来,这些问题涉及世界经济、气候变化、与朝鲜和伊朗的核纠纷以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局势。但中国对此只会迟疑地做出一些让步,北京不想过早把头伸出窗外,也不想伸得太远。面对美国,中国感到很不安全,认为美国不可信任。
“对由美中两国组成'两国集团'的说法,北京不感兴趣。中国要的是多极世界,要求国际势力分布在若干强国和地区,而不应集中在一、两个国家。过去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兴旺发展和政治力量的增长,中国的自我意识当然也有了提高,中国至少已把自己视为维持地区秩序的大国。但中国政府不愿对自己提出过多的要求,现在还不清楚,中国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大国。
“对中国将走什么道路,华盛顿同样有很多有待解答的问题。所以,美国政府希望中国提供'战略保障',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崛起不应以其它民族的安全和福祉为代价。通过'持久性的对话'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奥巴马行前谈话时选用的词句表明,双方有可能互相接近。"
《德国金融时报》:奥巴马不走先与中国较量的老路
《德国金融时报》把奥巴马及其前任的对华政策做了一番比较,认为前总统克林顿和布什上台后先与中国较量,然后才转为努力与中国合作,而奥巴马的做法不同:
"就职以来,他认为批评中国只能起反作用。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一份鉴定报告中脱口而出,指责中国为了使出口厂家获取好处,'操纵'本国货币,但这一指责马上被华盛顿急忙收回。在奥巴马谨慎指出汇率问题将是北京会谈的话题之一后,中国宣布愿意放松人民币实际挂靠美元的现状,这将刹住人民币贬值的趋势。
“人权问题,奥巴马也只想私下谈及。1995年,希拉里·克林顿作为第一夫人在北京公开提出批评曾引发了争吵,而今年她作为国务卿到北京把人权问题作为次要话题。甚至最近的贸易磨擦也没有能使两国关系偏离轨道,美国限制中国汽车轮胎进口不过是给美国工会贴了一片膏药而已。
“奥巴马的格言是:寻求共同点,不要寻找分歧。经济危机明显展现了双方互相依赖的关系。双方拓宽了对话通道,经济对话扩展到外交政策,甚至在安全政策方面也出现了互动。今年夏天,双方还在高级层面商谈了防卫问题。"
摘译:王羊
责编:谢菲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