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0507 Wachstum China
2011年7月5日30年来,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0%。即使是在经济危机爆发的20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依然达到8.7%。但是,全国各地,人们都可以看到、闻到、感受到中国为超高速发展所付出的代价。城市空气,河流和土地都受到了严重污染。
究竟应该如何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呢?多年来,专家学者们为这个问题挠破了头。有一段时间,北京的领导层似乎对"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颇为欣赏,也就是将经济增长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纳入统计。2006年,第一份、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份"绿色国民生产总值"报告出台,统计学家们得出的结果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3%被环境损害抵消。有专家对这个结果提出质疑,认为太低。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所主任仲大军表示,尽管如此,"绿色国民生产总值"这个概念此后又出于其他原因而被束之高阁,
"许多地方政府对这个概念有抵触。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经济发展就是全部。他们拼命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环境和自然资源消耗。这对他们而言几乎是无所谓的事情。在拥有富裕生活之前,穷人们不会去关心环境问题。"
不过,去年年底,中国还是提出了一个"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的简化版:绿色发展指数。这个指数将对各城市和省份是否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平衡做出评估。在超过50个评估指标中包括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环保支出在地方财政中所占的比例等。在首次评比中,产煤大省山西排在榜尾,首都北京则排在首位。不过迄今为止,绿色发展指数还仅仅是纯学术性的研究项目,对于实际政策没有任何影响。而许多专家甚至认为,该指数已经远远跟不上现状的要求,因为很多社会冲突与环境并无关系。
在北京,数百名退伍军人的家属举行抗议活动,他们在结构调整中丢掉了工作。类似的抗议在中国时常发生。因为社会不公而引发的不满情绪普遍存在。这可能危害到国家的稳定,对此,北京政权非常清楚。因此,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者之一胡鞍钢呼吁,今后应该采用"国民幸福指数"来衡量民众的幸福感。这个主意其实并不新奇:喜马拉雅山麓的不丹王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建议推出类似指数。去年,美国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公布了幸福指数的国别比较报告,而中国仅排在第125位,甚至不如阿富汗,只比苏丹稍好一些。亲政府的《环球时报》立即对此作出强烈回应:在幸福感的衡量上也不能只听从西方的说法。
于是,胡鞍钢试图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幸福指数:除了国民生产总值和环境保护之外,他还希望将预期寿命、教育水平、收入分配和地方行政水平等等纳入指标。不过,他的建议还未真正引起广泛讨论。而与此同时 ,中国经济继续飞速发展: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再次接近10%。
作者:ARD 编译:石涛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