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是中国的,是世界的"
2016年5月2日(德国之声中文网)5月2日是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庆祝在德国创建10周年的重要日子。这一天,纽伦堡、埃尔兰根及中国驻德国使馆的高层官员都会出现在当晚的庆典活动中。纽伦堡孔院院长徐艳将这一切归功于近几年中德在文化和经济等领域的密切合作。
该院是继柏林之后,在德国最早创建的第二家孔子学院。据中国官媒报道,2006年至今,已有16家孔子学院在德国落户。不同的是,每家孔院在安排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方面都有自己的侧重点。用院长徐艳的话说,今后要做更多"接地气"的中德交流。
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徐艳更愿意谈及的是,自己参与筹建的纽伦堡孔院为中德的合作带来哪些契机。她特意介绍了,今年庆典上一个以"孔子"为主题的中德艺术家作品展。徐艳说,类似这样的展览很具跨文化意义,因为它不单纯从中国视角出发,更能体现出德国艺术家对孔子思想的看法。徐艳说,"孔子不是中国的,是属于世界的,其思想需要我们共同反思。"
光靠语言推广行不通
徐艳说,十年前,德国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孔子学院,有很多人甚至持怀疑的态度。2008年纽伦堡大区学习汉语的德国人数量仅是目前的一半。近年来该院每年招收900名汉语学生。
徐艳的谈话中明确表示,孔子学院单纯推广语言是行不通的,要借助文化的交流。多年来,中国一直强调软实力发展,通过软实力的推广展示国家形象和文化。而在德国高校如何与中方的合作问题上,批评者也表示出担心。
曾任教于路德维希港专科学院东亚研究所的汉学家鲁道夫(Jörg-Meinhard Rudolph)在其几年前刊载于《法兰克福汇报》的一篇文章中对中国出资方通过文化项目对德国高校直接施加影响进行了严厉批评。他认为,德国高校与不透明的中共合作开办孔子学院,接受中方的资助,这样的做法很成问题。但凡涉及类似西藏、台湾、六四事件等所谓的政治敏感话题,孔子学院都会避而不谈。
"不组织敏感话题的讨论"
徐艳说,她所在的孔子学院十年来的确没举办过类似话题的讨论。她承认,很多德国媒体人也喜欢问,孔子学院是否讨论人权的问题。
徐艳说遇到这样问题,她每每回答说:"孔子学院不是政治机构,但是有这样的话题出现,我们也不回避。"
她接着说道,"当然,我们也不会说,明天就请达赖喇嘛来搞什么座谈,这个我肯定不会组织,因为第一是我的能力做不到,第二也不是我们的工作对象。"
德国之声此前报道,时任爱尔兰根和纽伦堡大学汉学系主任朗宓榭和纽伦堡孔子学院副校长曾表示,孔子学院并不是一个合适讨论诸如西藏问题的场所。没有人想去冒犯中国的合作伙伴。对于一些敏感的话题,大学中的汉学系是一个更为合适的讨论平台。
然而在批评者眼中,什么能谈、什么不能谈、在什么场合适合谈,这本身就是主办方头脑中的一条红线。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email protected]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