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对中国式智慧另眼相看

2014年3月21日

中国教育体制经常受到批评。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这些批评言之有理,不过中国学得非常快,以至于现在欧洲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可以开始向中国学习了。

https://p.dw.com/p/1BU24
China einheitliche Hochschulaufnahmeprüfung Gaokao
高考考场外的盛况图像来源: Reuters

(德国之声中文网)可怕的大考日子越来越近了。距离6月初的高考还有两个多月。这场大学入学考试对于学子们的未来人生至关重要。这听起来虽然夸张,却是真的:谁成绩好,就可以申请全国最好的大学。成绩不好很难进好学校--通向梦寐以求的高薪职场的道路也就被堵上了。

因此举国上下重视高考也就不足为怪了。考试前,父母毫不吝惜银子和汗水。年轻人被拖进庙里,以求某位佛祖保佑孩子拿高分。考场四周的酒店在考试前数周已经被订空,以避免考生在前往考场路上的舟车劳顿,防止迟到的情况,而酒店房里的灯光时常亮到深夜。在中国,人们对于高考怀有巨大的敬畏。

水平上的巨大差异

中国的中学毕业考试和德国类似,不过其影响更大。在德国,同样是平均分数高的学生能进入理想的大学、称心的专业深造。不过德国大学整体的口碑不错,保持在一定水准之上。而欧洲的"博洛尼亚进程"更再次减少了各地大学间的差异。因此在欧洲,涉及未来职场生涯时更重视大学阶段的学业成绩。

Frank Sieren
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0年图像来源: Frank Sieren

在中国则有所不同。按比例来看为数不多的一小群高校凌驾于其他高校之上。谁从这些顶级学府毕业,就不需要为找工作发愁。学习成绩在其中几乎已经没有影响。如同美国的常春藤联盟,中国也有9家顶尖学府组成的大学联盟--九校联盟(C9),这些学校的影响力同样享誉世界。其他学校毕业的学子在找工作时困难得多。而且:谁高考失利,就很难再通过大学时期的优异成绩来弥补。其原因是那些不出名院校的师资水平远低于九校联盟。那里的学习任务常常很低,以至于很多刚刚经历过高考奋战的学生在教室中感到百无聊赖。

一切为了高考

也就是说,年轻人的命运取决于这一场考试,其弊端显而易见。从小时候起就顶着巨大压力朝着那个时间点努力,自然会忽略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这也是一再受到世界各地批评的一点--其中也包括中国本土的教育工作者:中国的教育体制太死板、太片面;学生被教育成了缺乏创造力、缺乏社会能力的劳动力。而业余生活自然也是无从谈起。

Abitur Deutschland Schüler Schule lernen Klausur
德国也将实行统一高考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然而中国教育体系正在发生变化。去年12月的比萨(Pisa)研究展示了中国接纳变革的速度之快:三年之后,上海再次一举夺魁。超过6千名来自上海的中学生参加了那次比萨测试。令人震惊的是:即使是在学生课余生活方面,也胜出德国学校一筹。当然上海的中小学水平在中国并非比比皆是,但是这些学校应被视为先锋。今天是上海,明天就会是成都或者南京。北京政府在教育方面大量投资,成果也历历在目。自2000年起,中国大学的数量增加了一倍有余。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到近700万--这是10年前的三倍。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约4%被用在教育上。

独生子女、多面手

他们肩头的压力很大:作为独生子女的这一代中国青少年被培养成为多面手。放学后,一天才真正开始。独生子女承载了家长的很多梦想。无论是钢琴课、小提琴课,或者是舞蹈课、羽毛球课,中国一名普通独生子女的时间表上几乎找不到空白的一个小时--这其中兴趣爱好和天赋反而常被忽视了。在这方面,欧洲学生有更多自我支配的余地。在保持较高教育水平的同时,德国青少年有足够和朋友聚会以及从事课余爱好的时间。不过德国中小学也在发生变化。自从学制被(从13年)改革减为12年,德国学校的学习压力明显增加了。

China einheitliche Hochschulaufnahmeprüfung Gaokao
高考考场检查非常严格图像来源: Reuters

在中国向欧洲取经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的同时,德国也应该看一看是什么让中国的教育体制如此成功。因为最好的方案往往介于不同体制之间。英国女教育部长特拉斯(Elisabeth Truss)在其上海之行中做出了榜样:她要向中国人学习,以提高英国学校的水准--在不久前,这还是个不可能的念头。

作者简介:弗朗克·泽林(Frank Sieren)是德国之声专栏作者,已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编译:万方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