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萨赫勒地区气候变化──最简单的办法同样行之有效
2010年10月5日西非的萨赫勒地区,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北面是撒哈拉沙漠,南面是热带稀树草原,在这里生存十分不易。9个国家的5500万居民生活在这一地区,除了布基纳法索和冈比亚,还有乍得、马里、几内亚比索、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尼日尔和苏丹。
在整个二十世纪,该地区连年遭受严重干旱。数以百万计居民的粮食供应只能依靠外界的援助。对森林的大肆砍伐以及过度放牧导致土壤流失。每到雨季,本已微薄的收成毁于一旦,一座座村庄在洪水中消失。
未来干旱将更为严重
尽管气候研究者们对气候迅速变化的原因尚未达成共识,但至少有一点毋庸置疑:前景是暗淡的。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农业经济学家赫尔曼•罗策─卡姆彭(Hermann Lotze─Campen)说:“气候研究工作者们预计,在西非,各种极端天气将有增无减,包括长期干旱和暴雨。在萨赫勒地区,极端的天气加上4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将会加重该地区国家的缺水现象,该地区将变得更为干旱。”
对于主要依靠种植小米和棉花生存的这一带地区,这无疑是个坏消息。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国际合作中心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专家克里斯•莱耶(Chris Reij)说:“雨水减少也就意味着收成减少。预计在今后的几十年里,萨赫勒地区的收成将减少百分之二十至五十。而这正是尼日尔等国人口增长为全世界最高的时候。”
简便的解决方案
这些都不是新问题。为了使该地区作好准备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捐助和支持早就有了。譬如,在欧盟出资1.14亿欧元的一个项目范围内,人们为冈比亚的加塔巴村建造了太阳能水泵。工程师们计划采用这样的水泵,为萨赫勒地区提供必需的生活用水。为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在布基纳法索负责类似项目的迪尔克•逖斯(Dirk Thies)说,“对农民来说,有时候简单的灌溉方式和蓄水技术更为有效”,况且“高新技术在初期还有投资和专业技能问题。”迄今人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的侧重点不同,介于水处理、改良和传统农业之间。
利用当地的经验
克里斯•莱耶在萨赫勒地区工作了已有三十年,他了解这些土办法。比如在布基纳法索的一个项目中,重新启用了一种名为“Zai”的传统技术,即把农作物种在土槽中。土槽保持水分的时间长,而且使水和和养分更贴近作物的根部,使作物能够度过较长的干旱期。采用这种方法,半沙漠地带也可以进行耕种。
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的另一个项目,是在布基纳法索建造石墙。这些石墙根据地形结构而建,用于防止水土流失。
这些方法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利用当地居民的经验。逖斯说:“当地农民对天气变化的反应非常灵敏,他们积累了几千年的经验,知道都有些什么风险,因此决不会孤注一掷。说实话,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布基纳法索的农民比他们的德国同行准备得更为充分。”
绿色萌芽
马里和英国的联合组织“生态萨赫勒”帮助农民栽培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类。这些树既可在烈日炎炎之中遮荫避暑,还能挡风,保持土地湿润。落地的树叶既是饲料,又可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如今,这些创意已跨越布基纳法索国界,在其它地方推广,在尼日尔和马里也都有仿效者。
莱耶说:“据我们调查,在过去二十年里,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采用这些方法,使大约750万亩荒地变为良田。”地下水位有的因此升高了5米。此外,尼日尔的农民还种植了近2亿棵树。莱耶说:“这大概是萨赫勒地区环境保护方面最积极的一项发展,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保护气候的这一绿色萌芽,甚至在美国地质局2008年公布的卫星图上也可以看到。
“双赢局面”
据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的项目负责人逖斯称,公关工作十分重要。必须敦促各国政府进行改革,并找到进入市场之路,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也为了让农民得以关心并经营自己的土地和树木。逖斯希望以此来创造新的发展道路。
毋庸置疑,萨赫勒地区还要攻克许多难关,但点滴的成功对未来的行动至关重要。对此莱耶解释道:“这些项目创造了一个双赢局面:它们在帮助农民面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也减少了农村人口的贫困。此外,还为粮食供应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在非洲的阳光下,发生了许多成功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得超过了人们通常的想象。”
作者:Sonia Phalnikar
责编: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