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繁
电视直播节目
最新视频
焦点
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广告
德中关系
德国和中国均为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并互为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与此同时,两国在人权法治等议题上存在分歧。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调查:德国对华投资不造成依赖
包括德国工业联合会在内的四家机构推出联合调查,认为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并没有到严重依赖的程度。不过,德国企业的生产逐渐转移到中国本土,可能会影响到德国国内与出口相关的就业岗位。
德语媒体:乌克兰战争与台海局势
为期三天的七国集团外长会议,周二在日本闭幕。各国除了承诺加强对俄制裁之外,也对中国在台湾海峡不断升级的军事威胁提出警告。
德语媒体:欧洲的中国难题
进入四月以来,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先后到访北京,几位政治家有关欧中政策的表态差异相当明显。显然,欧盟在对华政策上发出统一声音仍旧只是一个梦想而已。
德语媒体:德国外长在北京没有卑躬屈膝
贝尔博克4月15日结束了其上任外长以来的首次访华,德语报刊纷纷就此发表评论。《世界报》认为,德国外长继续了其言辞明确的风格,在北京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南德意志报》指出,贝尔博克的坦诚沟通能比某些政要的卑躬屈膝带来更多的机遇。
王毅会晤德国外长 期望“支持中国和平统一”
贝尔博克4月15日结束了她的首次访华,前往韩国。她在首尔强调,德国可以学习韩国经验,降低对华经贸合作的风险。 此前,她与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就乌克兰、台湾、中国人权等一系列高度争议的话题进行了会谈。
德语媒体:舍本逐末
中远入股汉堡港交易可能生变?围绕这一消息,德语报刊纷纷发表了评论。《世界报》认为,德国政府应当关注华为等威胁更大的案件,而非聚焦中远入股汉堡港。《南德意志报》则指出,面对欧洲同行的竞争,汉堡港不得不引入中国资本。
德语媒体:德国外长去北京“纠偏”
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并发表争议言论后,德国外长贝尔博克也踏上了中国之旅。《商报》认为,贝尔博克有望在北京展现一个不惧专制的对等伙伴之形象。《每日镜报》则呼吁,德国外长必须正告中方,马克龙的言论不代表欧盟立场。
德企在华投资创新高
德国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一项调研显示,去年德国企业在华投资高达创纪录的115亿欧元。专家们指出,这一趋势暗藏风险,容易加大德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德语媒体:自担风险
德国通讯运营商要求国家为拆除华为提供补偿,《经济周刊》对这种诉求予以了抨击。《新苏黎世报》则呼吁西方国家不要削减对贫困国家的发展援助,否则就会给中国趁虚而入的机会。
专访台湾驻德代表:世界局势使北京焦虑
德国近期派部长级官员访台,遭北京强烈谴责。台湾驻德代表谢志伟告诉DW,他可以感受到北京的“焦虑”,因世界局势对其愈来愈不利,且俄乌战争之后,欧洲对台海采取的姿态是:提高侵台价码,让中国“付不起”。
专访台湾驻德代表:世界局势使北京焦虑
德国近期派部长级官员访台,遭北京强烈谴责。台驻德代表谢志伟告诉DW,他可以感受到北京的“焦虑”,因世界局势对其愈来愈不利,且俄乌战争之后,欧洲对台海采取的姿态是:提高侵台价码,让中国“付不起”。
德国部长睽违26年访台,如何避免刺激北京?
德国教研部长施塔克-瓦青格展开为期2天的访台行程,达成罕见的台德部长级交流,遭北京痛批“恶劣行径”。该部长如何回应?此类交流能否成为台德之间的常态?
德语媒体:德国部长访台展现迟来的勇气
时隔几十年后,德国又有一名部长级高官访问台湾,《每日镜报》予以赞扬,并呼吁德台高官互访常态化。《莱茵邮报》则关注了肖尔茨总理携6名部长前往日本,认为德日两国正携手应对中国挑战。
德国联盟党对华政策纲领披露 强调竞争
和其他主要政党一样,在野的德国基民盟/基社盟联邦议会党团也在酝酿全面调整对华政策。在一份最新的党团对华政策纲领文件草案中,该党强调要摒弃默克尔及之前多届总理的对华“贸易促转变”政策,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中国与西方的竞争。
德语媒体: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多家德国媒体报道称,德国内政部已致函各大移动网络运营商,要求他们出于安全考虑,对5G网核心设备中的华为和中兴组件进行核查。分析人士指出,这是德国正式禁止华为和中兴组件的一个前兆。
法兰克福大学缩小与孔子学院合作规模
近年来,因为担忧中国可能借机渗透,德国多所高校停止了与孔子学院合作。就在本周,法兰克福大学宣布,不再延长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协议,但是后者将依然继续提供语言培训等服务。
德语媒体:已经依赖中国的产业应该怎么办?
《商报》关注了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中国议题上的矛盾立场,注意到这些企业在加大投资中国的同时,也在扩大对替代市场的投入。《北巴伐利亚信使报》则担心,欧洲太阳能发电高度依赖中国制造,将让欧洲能源继续依赖专制国家。
欧洲议员包瑞翰:应当节制企业投资中国
被中国政府列入制裁名单的欧洲议会对华关系小组组长包瑞翰日前在接受德国《世界报》专访时指出,德国政界应该提高企业大额投资中国的法律门槛,否则这些企业就会把高昂政治风险转嫁给全体纳税人。
德中代表在联合国大会谈俄乌战争週年
德国外交部长贝尔博克在联合国大会呼吁支持的国家团结在一起,让俄乌战争尽量画下句点。德国是141个投下赞成俄乌终战决议的国家。反观投下弃权的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虽然多次停到要止戈停战,但也剑指西方表示美欧为首的国家提供武器反而火上加油。印度还有多数非洲国家跟中国一样,在34个弃权的国家之列。
德语媒体:德国工业界正在变成“富士康”
中国投资者去年对欧洲的公司收购和投资大幅减少。《法兰克福汇报》文章对此予以了关注。《每日镜报》文章认为,德国从中国的进口额陡增展示出一种趋势:德国工业界正在变成中国供应商的终端制造基地——一种形式的富士康。
减少依赖?德中、美中2022年贸易额双双创新高
尽管德国政界不断呼吁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过去一年德中贸易仍再创新高。与此同时,尽管美中政治关系持续紧张,但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总额也创下了新高,进出口达到6906亿美元。
中国气球“误入”美国 德国政界亦有隐忧
中美关系正因侦察气球事件趋于紧张,德国政界也对此高度关注。在野党呼吁尽快出台更加全面的对华战略,德国政府则开始核查是否在欧洲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气球入侵事件。中国方面则强调将“维护中方企业的正当权益”。
发有关“言论自由”博文引热议 德驻华使馆怎么说?
德国驻华使馆近日发表有关言论自由的一则帖子,提到德国驻华使馆通常保留微博下的评论,即使是不那么友好的评论,并试问网友“这些关于德国的不友好的评论,您是否也可以用来评论中国和中国政府?”该贴引发热议。
遭微博网友批评 德使馆反问:能否评论中国政府
德国驻华大使馆微博上一篇关于言论自由的帖子引起网友热议。文中提到,德国信仰言论自由,但会删除仇恨以及为大屠杀辩护的言论。德国驻华使馆也向网友提问:这些不友好评论,是否也能用来评论中国政府?
不忧欧中关系 中国电池厂商正式在德国量产
中国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首家海外工厂1月26日于德国安施塔特正式进入量产阶段。按计划,该工厂将为多家欧洲车企的电动车型供货。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宁德时代欧洲区总裁强调,围绕中国依赖性的忧虑只是暂时现象。
德语媒体:中国人又回来了
中国放开边境管控之后,来德国招商引资的各类代表团变得越来越多。显然,“与世隔绝”三年之后,中国方面对重新推动德中经济合作热情很高,相比之下,德国方面的兴趣则似乎有所降温。
德国对华经济依赖并非想象的那么严重?
一些德国企业对中国高度依赖,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德国经济总体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又有多高呢?一些最新的调研得出了令人意外的结论。
德财长:德国经济不应突然同中国脱钩
在有关如何定位对华关系的讨论中,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 )表示,要求德国经济突然改变对华策略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对华战略怎么定?德国亚太经济委员会拒脱钩
酝酿已久的德国新对华战略很可能在今年春天出炉。代表德国商界利益的亚太经济委员会日前发声,呼吁政府在对华关系上掌握好平衡,切忌只和价值观相近的国家做生意。
德语媒体:对华战略如何才能更明智?
正在酝酿中的德国新对华战略,持续引发德语报刊的关注。《弗兰肯邮报》指出,一方面,欧洲需要跨文化交际的同理心,另一方面也需要强硬。《经济周刊》则认为,欧洲应该先做好自己的功课,而不是总想着限制别人。
美国专家指责德国学者助力中国军事科技
美国“科研安全与诚信中心”日前发布报告称,不少德国学者正在和与中国军方具有密切联系的研究机构开展学术合作,德国科学界对中国的警惕水平非常低。报告还指责德国现行法规根本不足以杜绝德中科技合作成果被运用于军事目的。
独家专访:德国议员访台有何启示
一大堆西方民主国家政治人物接二连三访问台湾,这对维护区域民主,避免中国武力攻台有效果吗?除了象征性支持,如何以实际作为支持台湾呢?DW独家访问德国国会国防委员会主席史特拉克·齐默尔曼及自民党副主席沃格尔,看看他们怎么说。
德国议员:访问台湾回应中国挑衅
德国国会国防委员会主席史特拉克·齐默尔曼及自民党副主席沃格尔访台期间接受DW独家专访。作为一系列访台的政治人物,除了象征性支持,有什么实质效用?德国是否会提供武器给台湾?俄乌战争对德中关系有何影响?听听他们怎么说。
德执政党领袖:侵台将迫德与中国断绝关系
德国执政联盟的社会民主党(SPD)领袖克林拜耳(Lars Klingbeil)11日表示,若中国侵台,德国将被迫如对俄罗斯般、与中国断绝关系。德国国会议员访团11日接受DW独家专访,谈及了德国新的对华战略。
德语媒体:德中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驻德大使吴恳日前接受德媒采访时,以非同寻常的强硬措辞对德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提出批评,称拟议中的中国战略有“意识形态思维之嫌”。他还警告德国政界,不要在台湾问题上超越“红线”。
德语媒体:检测中国旅客并非为了阻挡病毒
德国卫生部也响应欧盟建议,将对自中国入境旅客实施新冠病毒检测。德语报刊继续关注这一话题。《南德意志报》认为,尽管强制检测主要是卫生部长的形象政治工程,但也并非一无是处。《莱茵邮报》则指出,强制检测之后的测序、隔离也非常重要。
德语媒体:有态度就会有代价
《奥格斯堡汇报》刊评指出,德国各界必须牢记中国既是伙伴也是对手,并且应该为坚持立场做好付出一定代价的准备。《法兰克福汇报》则认为,在疫情以及体制竞赛中,专制中国并没能占得上风。
中国疫情日趋严重 德政治家呼吁叫停德中航班
新冠疫情在中国的海啸式爆发态势,也引起了部分德国人的担忧。联盟党议院党团外交政策发言人哈特呼吁叫停德中之间的所有航班。
德语媒体:柏林的中国难题
至迟从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德国联邦政府就一直在试图减少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然而这一切谈何容易,毕竟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德国总统致电习近平:结束俄乌战争符合德中利益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致电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呼吁中方发挥影响力,促成俄乌战争的结束。习近平则希望德国发挥影响力,促成欧中关系的改善。
德语媒体: 欧洲错失机遇 中国乘虚而入
《商报》担心,德国企业忌惮风险不去非洲投资,将会把机遇拱手让给中国人。《焦点》杂志则认为,欧洲在力推气候保护,中国却依然优先考虑经济增长,长此以往会让欧洲企业面临中国人的不正当竞争优势。
肖尔茨:坚持“一个中国”框架 反对武力攻台
担任德国总理已满一年的肖尔茨日前接受了《南德意志报》的采访,认为自己领导的执政联盟在2022年“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应对俄乌战争危机。在涉及对华政策方面,肖尔茨强调了自己反对“与中国脱钩”的立场。
德语媒体:习近平治下,德企"中国热"逐渐降温
欧洲告别新冠疫情之际,中国却引来了三年来最严重的疫情。已经经历了无数次停摆封控的在华德企,现在又要面对疫情带来的混乱。
中国经济遭重创 在华德企商业信心探底
中国新冠疫情动态清零防控策略不久前刚刚松动,但是其对经济造成的破坏是长远的。据德国商会12月15日发布的最新调研报告,在华德企的商业信心以及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在2022年达到历史新低。
德语媒体:贸易促转变 谁转变了谁?
《新苏黎世报》的客席评论指出,西方要想摆脱对华经济依赖将非常困难,因为多年的紧密贸易已在西方社会结成了庞大利益集团,而民主政府却无法像专制政府那样雷霆万钧。《南德意志报》则分析了中国防疫政策的功过得失。
德国总理撰文 呼吁勿孤立中国
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德国总理肖尔茨撰写了长篇客席评论分析当前国际政治形势、阐述德国立场,其中花费了较大篇幅提及中国议题。肖尔茨认为,中国崛起不是中断对华合作的理由,但是也有必要对中国提出警告。
德语媒体:纸上谈兵的对华战略
正当德国朝野热议如何减少对华经济依赖之际,媒体披露了德国经济部一份拟议中的对华战略。这份文件呼吁对德企的在华投资增设限制,并寻找替代市场,以免德中双边政治关系恶化时,德国陷入被胁迫的境地。
哈贝克欲给对华战略“换血” 被批“脱离现实”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似乎计划告别此前的对华战略,摆脱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收紧对华业务,减少对德中经济项目的政治支持。这一提前被媒体披露的内部文件引发争议,被指“过于片面”、“是意识形态驱动的、无能的中国政策”。
德经济部文件提及中国或在2027年前攻台
德国经济部一份内部文件显示,中国可能会在2027年前发动对台攻势。因此德国现在就应开始减少对华经济依赖的程度,以免届时受到中国的胁迫。但德国经济界对这份尚未出台的文件提出严厉批评。
避免重蹈覆彻 德国尝试降低对中经济依赖性
德国总理肖尔茨週二称,德国在贸易或能源方面依赖单一国家是一个“错误”,并重申这样的情况“不会再发生”。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则表示,柏林将为中国的投资担保设定上限。
前一页面
第5 页,共27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