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专家谈默克尔访华成果:交流重要妥协不可缺
2007年8月29日德国之声:默克尔总理同中国领导人会谈的主要话题有气候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质量等。不过人们没有看到具体的东西,德方对会谈的成果满意吗?
贝尔席克:中国与德国政府之间的定期对话将继续开展,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默克尔出任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她继承了前任施罗德任期内形成的传统,即每年对中国进行一次访问。当然这类会谈的目的并不是在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结果,重要的是将对话进行下去。
德国之声:双方商定对关心的问题进行战略对话。中德之间的法制国家对话已经进行了数年。默克尔称之为一个成功的例子,但也有批评者认为法制国家对话已成了一个无奈的的妥协,偏离了初衷。您对此如何评价?
贝尔席克:政治一直是一种妥协的艺术。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是以一种特殊方式发生的,这在西方人看来可能难以理解,或许也不是他们所希望的道路。举一个例子,中国各地存在的劳改监狱,就是一种对人权和法制的威胁和蔑视。德国方面当然希望这种状况能尽快得到改变,但这是不现实的。尽管如此,进行对话是必要的,这可能给中国提供机会,全面了解德国的法制制度,将有益的内容吸收到自己的体制里来。问题是,中央的决策到了地方能否得到落实,这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和挑战。
德国之声:温家宝赞扬了默克尔的开诚布公,说他很欣赏这种风格。您认为这是客套话呢,还是中国领导人的确习惯了以这种方式打交道?
贝尔席克:默克尔和这一届政府对中国领导人来说是新的对话伙伴,会有一个逐步认识了解的过程。温家宝的这一赞扬因此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我认为很说明问题。温家宝在记者会上还表示,中德之间的关系没有受到影响,而是变得更好了。
德国之声:德国的一些观察分析人士认为,自默克尔出任总理以来,德中关系有所降温。您认为是这样吗?
贝尔席克:可以肯定的是,中国与德国以及与欧盟的关系近几年来是在朝改善的方向走。双方建立了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政治经济领域的相互交流越是频繁,引发摩擦和分歧的可能也就越大。这体现在人权问题上,在贸易政策方面涉及到中国的高额贸易顺差,在安全政策方面涉及到取消对华武器禁运的问题。双方都抱有很高的期望,当这些期望无法实现时又会造成失望。所以中德目前的关系,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冷静务实的阶段,当然是一个较高的理性层次。
德国之声:这样一个阶段会持续很久吗?
贝尔席克:这要看中国与德国及欧盟的关系接下来会有什么新动向。我认为,鉴于中国和欧盟正在谈判中的诸多合作协议,以及定期举行的中欧峰会,中德关系的重要性会上升,即便不断出现意见分期,例如在贸易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甚至包括德国媒体刚刚曝光的政府部门受到中国黑客袭击的事件。
德国之声:报道说,这个情况在好几个月前就发现了。政府机构电脑成为窃取信息的对象,德国政府对此是否并不陌生。
贝尔席克:媒体报道的来源是宪法保护部门一份不对外公开的报告,看来调查还没有得出最终结论。默克尔同中国总理谈到了这个问题。温家宝承诺将共同打击黑客。这至少表达了合作的意愿。情报部门搞间谍活动对德国政府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攻击来自中国,而且规模和密度这么大,是没有料到的,毕竟政府多个部门遭窃密,这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