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器官移植 僧多粥少
2013年1月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器官捐赠需要的是相互信任。只有当医生以及捐赠移植体系值得人们充分信任时,才会有更多人愿意捐赠。然而,德国器官捐赠不断爆出的丑闻正不断蚕食着这种信任。就在最近,莱比锡大学附属医院的部分医生涉嫌修改病例,将部分病人标记为透析诊疗患者,从而能让这些病人在等待器官的排名表上更加靠前。
德国的器官捐赠及移植体系是由欧洲器官移植中心(Eurotransplant)统一管理的。这家总部位于荷兰莱顿的机构管理着一份等候排名列表,根据这份排名表向病人调配器官。列表排名不仅仅是遵循先来后到原则,也会考虑到病人病情的紧迫程度。在德国,器官移植基金会(DSO)也为欧洲器官移植中心提供协助。在捐赠意愿人脑死亡之后,器官移植基金会将会负责摘取器官。而意愿人是否脑死亡,则需由两名不涉及器官捐赠事宜的医生共同确认。全过程的监督,则由德国医生联合会(Bundesärztekammer)下属的器官移植常务委员会负责。
捐赠意愿人太少
根据德国器官移植基金会的数据,德国现在大约有12000名病人等候器官移植。但是,2012年全年只有2777起捐赠案例。为了扩大器官供应,2012年10月通过了一部《器官移植法》修订案,根据该法案,捐赠人可以是生前同意死后捐献器官,也可以是死亡后经由亲属同意后捐献;此外,医保公司也会定期向投保人发函,对器官捐赠进行宣传,并征询意愿。
外科医生温霍斯特(Theodor Windhorst)也是器官移植常务委员会的成员,他认为,新法案的力度还很不够。他说,人们并没有被要求必须考虑器官捐赠事宜,医保公司寄出的信,很多人可能根本就没仔细看,直接就被扔进了垃圾桶,这导致器官捐赠的宣传根本没有达到预期。温霍斯特介绍说,最近发生的多起器官移植丑闻,还令不少医保公司暂时中止了向投保人寄信宣传。
默认捐赠有用么?
德国目前实行的是捐赠人必须要表达意愿,方才被认作捐赠意愿人的机制。而在不少其他国家,则是默认每个人都有意死后捐赠;仅在公民明确表达不愿捐赠时,他才不会被视为捐赠意愿人。在这些国家,一个人脑死亡后,只要他生前没有表态反对器官捐赠,就可以被摘取器官。
全球器官捐赠比例最高的国家是西班牙。据德国器官移植基金会的数据,西班牙每百万居民对应32起捐赠案例,德国则仅有西班牙的一半不到,百万居民对应15.8例捐赠。比例最低的是卢森堡,百万居民仅对应6例捐赠。
德国器官移植基金会医学专业董事基尔斯特(Günter Kirste)认为,这些差异的背后,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是否默认捐赠并不一定影响捐赠比例。他介绍说,在默认每个人都有捐赠意愿的奥地利,某些地区的捐赠比例甚至还低于德国。基尔斯特认为,德国还有很多潜在的捐赠意愿人,只是目前还没有被发现。他因此建议,德国的重症监护室应该在病人脑死亡后,立刻上报,从而能够让器官移植机构快速介入。基尔斯特尤其指出,西班牙目前就实行类似的上报制度。
德国的器官移植法修订案生效后,器官捐赠比例并没有显著上升。相反,11月及12月的捐赠数量甚至还有所下降。无论如何,围绕器官移植的一系列争议还会继续下去。
作者:Marcus Lütticke 编译:文山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