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 一直在想,从来不说
2022年7月6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瑞士《新苏黎世报》以"中国倒退回毛泽东时代"为题,刊发评论指出,疫情爆发至今已有两年半,中国民众仍然难以重获旅行自由,而中国政府却得益于全面升级的社会管控。
"曾几何时,拥有护照是自由的象征。大约只有10%的中国人拥有护照,也就是能够走出国门。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有钱、休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出国旅行。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2019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支出高达2500亿美元。"
"和毛泽东时代相比,中国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这增强了中国人对自己国家未来的信心。个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有钱又有闲的结果就是,人们能够享受生活: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可是,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当局几乎不再签发新护照,到期的老护照也难以延长。最近一年甚至还有消息称,有些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甚至还要求人们上交护照。原本只有异议人士、少数民族会遭遇这样的情况,现在这变成了大多数人的境遇。"
"就和当年东德一样,只剩一小部分特殊人士能够出国,比如国企外派员工、出国留学人员等。出国访问亲友不再是'必要的出行',国际航班也大量削减,价格则高得令人咋舌。入境隔离规定则更是苛刻得离谱。海外中国公民回国的基本权利也遭到了极大限制,许多家庭都遭到了分隔。"
"而且,即便在国内,民众的行动自由也受到了限制。健康码、肆意的封城、隔离规定都让中国人的国内旅行变得迟滞不堪。与此同时,监控程度则在上升。政府能够知晓谁去了哪里、谁在哪里进行新冠检测。这一系列措施都会强化个人的无力感,强调'老大哥'才是掌权者。"
"如此防疫政策的台面上理由是民众健康,认为集体利益应该比个人权利得到更为优先的保护。不过,在习近平眼中,这一切也和思想隔离、社会管控有关。要是中国游客能够亲眼看到欧洲人不戴口罩、不凭疫苗证明自由跨境流动,能够亲眼见证坐得满满当当的音乐厅、足球场,能够亲眼看到门可罗雀的病毒检测站,他们就有可能质疑习近平的严苛清零防疫策略。"
"海外中国人已经见证了这一切,可是如果他们在中国社交网络上分享瑞士、德国、澳大利亚的美好自由之后疫情生活,他们的帖子就有可能被删除,甚至还会遭到封号处罚。"
"自由迁徙、出境自由是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规定的基本权利,中国当年也参与了该文件的制订。在中国签字却没批准的《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也同样规定了这些基本权利。这再一次表明,中国只在口头上承认这些人权,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习近平正在无限期封锁本国民众。"
瑞士《金融经济报》以"黑龙江畔的小情小爱"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尽管当前中俄两国高调展示伙伴关系,但是中国人内心永远不会忘记俄罗斯历史上吞并了大片中国领土的事实,因为俄罗斯在思想上、行动上仍然停留在帝国主义年代。
"1969年乌苏里江的珍宝岛冲突,仍然存在于中国人的记忆中。当时,苏联和毛泽东治下的中国正处于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对抗之中。珍宝岛武装冲突几乎酿成了战争。与此同时,克格勃也在大面积更改吞并领土上的中文色彩地名。中苏对抗促成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在70年代与中国交好,从而孤立苏联。如今,世界权力格局发生了剧变。但是当前的局势也不会永远保持。一旦俄罗斯人意识到他们不过是北京的小伙伴,形势就会再次发生变化。"
"中国人的故土情结和俄罗斯对远东领土的偏执构成了一对矛盾。俄罗斯人感觉他们的南方邻居越来越强大,经济实力越来越不对等,长远来看,俄罗斯有可能在贸易、人力、投资方面陷入依赖中国的局面。目前,中国人正在悄然酝酿着对俄复仇情绪。就像法国政治家甘贝塔(Léon Gambetta)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夺取阿尔萨斯-洛林后提出的忍耐建议一样:Toujours y penser, jamais en parler - 一直在想,从来不说。总有一天,中国人也会谈论起这些话题。"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