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嫦娥”探月与“中国梦”

叶宣(摘编)
2019年1月7日

中国空间探测器“嫦娥4号”实现在月球背面成功登陆,成为上周国际媒体关注的新闻。德语报章的周日版继续讨论这一航天使命对于习近平的“中国梦”、以及对世界所具有的意义。

https://p.dw.com/p/3B9Ps
China Raumfahrt Start der CNSA-Raumsonde Chang'e 1 im Jahr 2007
位于北京的发射控制中心图像来源: Imago/Xinhua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兰克福汇报》刊登了题为"中国的月球计划"(Chinas Pläne mit dem Mond)的背景分析,指出中国这一最新的太空使命目的在于"赢得国际声誉,提升民族自豪感,并为中共一党执政提供新的合法性依据"。在实现这一计划的过程中,北京有着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和宣传目的。

"太空计划是习近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早在他2013年上任之时,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把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作为自己提出的'中国梦'能够实现的例证。在习看来,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资本主义证明,这一体制有能力达到最高科技水平。

在航天领域,中国仍明显落后于美国。在中国月球探测器嫦娥4号本周首次传回月球远地面照片之时,美国航天局(NASA)的太空探测器'新视野号'已经发回了一张距离地球60亿公里的小行星'天涯海角'(Ultima Thule)的照片。然而,中国航天计划的强势在于,它一步一步地追求长期的目标。"

文章写道,中国的每一次太空使命都是在为下一步行动提供新的认知。

"在国际层面将产生巨大影响的近期目标是到2022年建起自己的载人空间站。鉴于国际空间站ISS在2024年以后的命运尚不明朗,其他国家如果想继续送宇航员到太空进行科学研究,就可能要依赖中国。这将让中国的外交获得一种新的工具。现在北京已经与欧洲、俄罗斯的航天部门以及联合国签订了合作协议。欧洲航天局的3名宇航员正在学习中文,其中包括德国人毛雷尔(Matthias Maurer)。他们中的一人将在2023年成为首位飞往中国空间站的外国宇航员。这听起来还有点像遥远的未来,也还有很多细节尚未澄清。但中国人志在必得。"

“嫦娥四号”上的德国科研仪器

"不是好兆头"

《新苏黎世报》的评论文章题为"中国的登月行动应让西方警醒"(Chinas Mondlandung ist ein Weckruf für den Westen)。作者认为,西方长期以来低估了中国的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在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50年之后,中国也跻身国际航天舞台上的主角。中国发出的明确信息是:航天事业的未来属于中国。作者问道,这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个好消息。一个在全球拥有霸主地位的中国对西方的制度、对过去70年来保障了全球稳定和繁荣的自由化秩序是一个威胁。……中国不是'自由世界的领袖',中国代表的不是西方的价值观。中国不是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威权统治的国家,只有一个政党,其国家首脑可以终身执政。本周,习近平明确表达了中国在政治上立场:在必要情况下,中国将动用武力统一台湾。这个岛屿一直被视为一个民主、自由版的中国。

中国一再强调,无意改变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不会干涉其他国家的事务,其对外政策是纯粹的经济政策。但如果相信中国未来不会提出领导权的诉求,就未免太天真了。中国投入数千亿资金推动的规模庞大的新丝路计划,今天就已是一个政治项目。非洲、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已经因大型基础建设和能源项目债台高筑,对中国产生了依赖。批评者称之为'债务陷阱外交'。"

评论以中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电动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例指出,中国已在高技术领域向西方提出了挑战。

"中国颠覆了西方曾坚信的一个信条:只有民主才能创新。西方在另一点上也作出了误判:尽管富裕程度不断提高,中国人却不再要求政治参与权。威权国家受到民众的认可,至少在经济继续发展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