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把希望放在年轻人身上”
2015年12月2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谁来挽救中国经济、避免其滑入低谷?"《法兰克福汇报》周二(12月29日)一篇文章在开头这样问道。答案是:"中国消费者--至少波士顿咨询公司一项研究调查的作者们是这样认为的。"
依据该研究,截至2020年,中国的私人消费将上升至6.5万亿美元。如果真是这样,就意味着消费市场的增量超过50%--恐怕比德国2020年的消费市场总额还要高。
"研究作者们对这一点很确定:即便是中国经济在这段时间里无法达到目前的7%、而只有5%的年增长,也无法改变中国人的购物欲--特别是那些35岁以下、习惯了富足生活的年轻人,他们将推动未来中国经济的转型。"
文章援引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研究称,中国的消费市场将呈现"惊人的发展"。原因是中国的年轻消费者不仅比老一代有钱,他们也更爱花钱。截至2020年,中国中产阶级上层的家庭数量将达到1亿,这相当于中国城市家庭的几乎三分之一。
"低调的大国"
"中国公民成为了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中国武器也出现在战争地带。尽管如此,这个大国在叙利亚冲突中表现得很低调",《新德意志报》12月29日一篇文章在开头这样写道。
文章说,对于中国而言,军事干预叙利亚几乎不在考虑之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对该问题没有兴趣。"一名中国高官在柏林满意地表示,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将更加有助于结束该国战乱。"
"北京在近东地区的政策、战略特征--目前首先是在叙利亚战争问题上,并无法从日常的中国媒体报道中看出来,但是其多年来对于难题一直有鲜明立场。在会谈中,(中方)强调,中国自5年前叙利亚内战开始以来一直在寻求政治解决,而不能采取军事手段;要通过与总统阿萨德的谈判寻找过渡解决方案,通过新叙利亚势力上台,来实现逊尼派与其它宗教派别之间的平衡。"
"中方强调:叙利亚敌对各方的和解虽然艰难,但属于叙利亚内政。若要维和必须通过联合国,而不是由美国指挥。"
中国表示,在叙利亚并不追求自己的利益,在伊拉克可就并非如此了。"伊拉克的石油供给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该地区的日趋稳定。"
文章随后写道,在上周伊拉克总统访华期间,双方就伊拉克向中国大规模出口石油签订了协议。中国将在伊拉卡开发油气;作为回报,中国为伊拉克提供武器装备、修建炼油厂。此外,中伊还约定建立伊拉克-中石化(Iraq-Sinopec)企业,以对抗油价下滑;同时中方加强与伊拉克在水泥、钢铁出口方面的合作。"这实际上意味着:为多年来入驻中东、北非、在这些地区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中国大型建筑企业铲平道路。"
文章随后话锋一转,回到叙利亚问题上。"一切都显示着,中国在叙利亚内战主要问题上的立场与俄罗斯保持一致。……这绝非偶然:在(上周)纽约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叙利亚和平计划的同时,中、俄总理在北京签署了30年的合作协议。出于利益考虑,竭力争取结束叙利亚战争让(中、俄)这两个世界大国在经济等方面都渐行渐近。"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